苍耳网课团队与舍戛小学建立定期支教机制,开启志愿服务新航程
7月18日下午,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的校级暑假社会实践团队苍耳互联网+公益课程支教团队(以下简称“苍耳网课团队”),在贵州六盘水市大田村的舍戛小学举行了苍耳网课团队舍戛小学定期支教试点授牌仪式。在大田村第一书记刘建设与舍戛小学师生的见证下,校长罗军从苍耳网课团队指导老师靳洋手中接过了这块印证了这些大学生们将长期定期在舍戛小学进行支教活动的牌匾。
(授牌仪式,校长罗军与苍耳网课小组指导老师靳洋(右))
(授牌仪式后的合照)
而就在上午,苍耳网课团队们才刚为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舍戛小学的60名孩子们上了几堂不一样的课——网络课程。与传统的教学的内容与模式不同,苍耳网课团队录制的网课既包含了传统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又包含了PS、Pr这类后期技术,还有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历史等。一些课程名称看似晦涩的内容,在课程结构较为开放、更具灵活性的网络课程教授模式下变得既通俗易懂又有趣。面对投影仪等新媒体设备与配备支教老师现场解答的视频教学,孩子们热情高涨,教室里不时传出孩子们的笑声、欢呼声与回答声,课堂变得异彩纷呈。
(网课教学现场图)
其实,苍耳网课团队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舍戛小学了。队长范玥介绍,去年7月,苍耳网课团队便来到舍戛小学进行过为期15天的公益网课教学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馈,师生们无论对网课本身还是苍耳网课团队的支教老师们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开设网课一直是苍耳网课团队的主打项目,他们希望以公益网课的形式来弥补山区师资与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成立定期支教基地是苍耳网课团队是由来已久的想法,今天的授牌仪式正是舍戛小学与苍耳网课团队的如愿以偿。
而在近日对师生们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山区,同学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依旧存在。据舍戛小学的老师介绍,校内大多数孩子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孩子们不愁吃穿,甚至已经拥有了智能手机,见识也比较开阔,但部分家住在山上的孩子则是另一番场景……
上课结束,团队成员送住在山上的孩子们回家。走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后,看到他们家里的场景,大学生们都惊呆了:至今仍为砖木解构的房屋破旧不堪,房间内不知名的小虫时常出没,而房内满地的土豆,则是他们主要的食物。这里的孩子们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土豆成熟的季节,他们每天放学后都要自己去山顶的地里挖土豆作为一家的口粮。志愿者短期的支教与走访关爱,其实根本解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
(孩子的家(考虑到保护受访者隐私,不透露受访者图片))
范玥说,其实在去年的支教与走访活动中,他们便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留意到近年来贵州省正在大力扶持互联网新兴产业。因此今年,在继续坚持公益网课试点活动的同时,大学生们特意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发起了电商扶贫调研活动,他们正在通过调研当地的地方特产、交通运输环境、网络覆盖率,与当地人对电商的认可度等,综合评估当地的电商发展可能性,并将研究结果交予当地有关部门,为六盘水的发展建言献策。
除此之外,大学生们还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其他项目,比如与其余公益机构合作的一对一帮扶平台,网络班主任制度等等。还有苍耳网课团队针对当地现状着力打造的纪录片,也在紧张拍摄中,请大家关注苍耳网课团队的后续报道,尽请期待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57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