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学子走进浚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弥久留香
古人云,浚县有八景:“伾山晓月望冲天,龙洞祥云生紫烟,瑶池玉女留仙迹,岁寒双秀在浮丘,云溪燕语卫水舟,西有善化奇峰头,同山晚照白日现,淇门风扫万古流”。浚县之钟灵毓秀,皆在于此。然,浚县之美,文景并秀,其独特厚重的文化底蕴亦同山水之胜令人魂牵梦萦。
黎阳收,顾九州,平原尽美在浚州。7月16日至17日,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中原传统文化调研传承服务团走进浚县,深入了解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探寻古城人文风采。
巍巍古城墙
“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城墙做为一种传统的防御设施,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立的标志。浚县古城墙,更是已有643年的历史了,它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矗立而经风雨又好似在守望着久归的旅人。
实践团队一行来到浚县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古朴萧索的古城墙,城墙已不复初建时的辉煌。根据县志记载,城墙初落成时,四周排列整齐的雉堞,设“东望澶云”、“西瞻行翠”、“南控黄河”、“北迎紫极”四城门,城墙四边环水、城门四围瓮城……而队员们眼前的古城墙,因缺少必要的保护而有些许破败,城墙顶端长着一丛丛的酸枣,或浓或淡。“面对这样一段古城墙,总会让人想到很多,就像面对一位老人那样,你总会好奇地想知道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一位实践队员如是说。
“城墙允淑门有题字: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是时任知县取公平、善良、美好的意思,城墙几百年来几经朝代,也有各色文绅来往留记,城墙富有的不止建筑文化,还有历史沉淀下来的人文特色,城墙的保护修缮实在是迫在眉睫啊。”当地的一位退休老教师对队员们这样说。
泥塑十二肖
浚县是一座被文化滋养出的城市,其中,浚县“中国泥玩具之乡”的美称尤为闻名,个中最俏就是泥咕咕了。为了充分了解泥咕咕的起源,体会泥塑文化的独特风韵,16日下午,实践队员们慕名来到浚县“中国泥塑第一村”杨玘屯,前去拜访泥塑创始人宋学海。
据了解,在2006年5月20日,泥咕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被称为“历史活化石”。队员们来到宋师傅家中后,宋师傅热心地给队员们讲述泥咕咕的分类、特点以及历史传说,经宋师傅介绍,队员们了解到了泥咕咕品种众多、形色各异。宋师傅还为队员们展示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十二生肖”系列,造型生动夸张、惟妙逼真,令队员们深深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巧魅力。
宋师傅说:“制作泥塑艺术,从和泥,雕刻,烧制再到彩绘,每一步都需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地完成”。听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宋师傅专注艺术、潜心钻研、以平常心看待名利的精神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而且传统手工艺文化也需要广大青年人去关注、去传承。”
悠悠子馍香
“手艺品最俏泥咕咕,小吃最俏属子馍”。为体会浚县当地特色饮食文化,17日,实践团队来到浚县大伾山脚下对子馍等饮食文化进行考察调研。
子馍又叫石子馍,是浚县的特色小吃,因在鹅卵石上烘焙制成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队员们来到张记子馍老铺,观察学习子馍的制作方法,并与子馍制作继承者张师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张师傅从子馍的历史、做法和特点方面为队员们做了详细的讲解,队员们纷纷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文化的滋润,灵山秀水的哺育,使浚县既人才辈出,又引得群贤毕至。同时,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其历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独特而引人神往。浚县之行结束时,队员纷纷感叹“浚县之灵秀出于景、出于人、出于文化,浚县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必将弥久留香。”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吴雨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47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