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新时代之风,拦众创业硕果”暑假实践团队之甘肃篇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强烈号召,进一步增强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7月12日,“乘新时代之风,揽众创业硕果”暑假实践团队代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来到了甘肃省华亭县马峡镇寺沟村,在这里对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高刘渭,郭伟展开了为期半天的访问。
谈起回乡创业的初衷,高刘渭讲道:“生在山里,祖祖辈辈都有养牛传统,大学四年是父辈靠养牛挣的钱供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养牛这份活计”。兄弟两人在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决定返回农村,创业之路从养牛做起。“人还是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好。我们从小就放牛,不缺技术。生在大山,坐拥这
座绿色宝库,我认为养牛还是能发家致富的。”高刘渭满怀情愫地说道。秉承着这份感情与信念,2013年7月,高刘渭和郭伟大学毕业后,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投资20多万元,在村子河边的一处空地上建起了养殖场,养了6头牛和100多只羊,一心一意当起了大学生“牛倌”。
养牛对于两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真的是不容易,两人通过各种书籍,网上资料,边学边做,不断摸索牛的生活习性,掌握牛的生长特点,养牛的第一年,他们便赚得了7万多的利润。“第一桶金”筑牢了兄弟俩养牛创业信心。2014年5月,兄弟俩通过多方借贷又投资50万元,扩建了养殖场地,引进了40头西门达尔牛,建起了青贮饲料氨化池,收购存储饲料200多吨,给牛贮藏了一年的“营养餐”,养牛场的规模逐步扩大。
对于更多大学生而言,创业也许仅仅是个梦想,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政策将其“扶上马、送一程”。
2015年,兄弟俩申请了40万元的养牛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和30万元的草畜贴息贷款。借助政策“东风”,修起了4座现代化牛舍和两个青贮饲料氨化池,流转了500亩山地种上了苜蓿草饲料、200亩川地种上了玉米。“万事俱备,只欠市场。”于是,根据各自特长,兄弟俩一人专心搞养殖,一人负责跑市场,搞营销,创业之路“牛”了起来。“现在,我们牛存栏86头,年底预计能出栏30多头,纯利润十五六万。”谈起未来,高刘渭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村基本家家户户都有牛棚,可这几年,多半人都不在家种庄稼,外出打工,没人养牛了,牛棚闲置着。最近,我们正在和大伙儿商量,准备学习‘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在村上建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们专门负责养殖基础母牛和技术指导,然后向村民投放牛仔,实行订单回收,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最初因为情愫而突发奇想的创业,到现在规模的无限扩大,这之中的艰辛只有创业人懂,但经过努力之后的成果也令人欣慰,这一切都源于当时的创意造就了今天的成功。
2018年7月12日
写稿人:葛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17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