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讯网(通讯员 谢履琦)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访民间,探非遗”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6日来到了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进行了走访传承人的活动。此次活动,是想让队员们能通过对吕家河民歌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16日早上七点四十,队员们集合于湖北医药学院新大门的升旗台前。八点,队员们踏上了寻访吕家河民歌传承人之旅。九点左右,队员们便到达了丹江口市官山镇文化馆。在这里,队员们参观了文化馆。通过参观文化馆,队员们了解到,官山镇,处于道教圣地--武当山的西南麓,这里有着武当山西神道、武当山南神道、武柱峰景区、还有有着“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迟称号的吕家河村,该村便是队员们的目的地。参观完文化馆之后,在热心的文化馆负责人的带领之下,队员们来到了吕家河村。
刚到,队员们就看到几位爷爷在准备表演服饰和乐器。原来,是要给队员们表演。在这里,队员们不仅听到了单唱式的吕家河民歌,还听到了情歌对唱式的吕家河民歌,给队员们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福利。随后,还跟着传承人一起学习了《官山是个好地方》这首民歌。通过亲身学习,队员们不仅体验到了唱吕家河民歌的不易,更体验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内涵。学习完民歌之后,队员们向当今的两位吕家河民歌传承人和一位民歌手进行了采访。其中一位传承人付启兵老先生给队员们讲授了吕家河民歌的由来历史。付老先生告诉队员们:在明代大修武当山时,工程巨大,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兵和民工常年生活在这里,并带来了他们家乡的民歌和小调,最后相互学习,并不断融合,形成了当今的吕家河民歌。付老先生还告诉队员们:吕家河民歌分为阳歌和阴歌,共有九十七种曲调。阳歌常唱于有喜事时,阴歌则常唱于丧事之上。另一位传承人侯老先生给队员们讲授了他为什么当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人。他说:吕家河民歌能给他带来快乐,并且希望能将民歌传承下去,一代接一代连续不断。吕家河民歌不仅仅是一种民歌,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学习价值。除此之外,那位民歌手给队员们介绍说:这里的人民不只是在节日时唱,平时在地里干活,走在路上都会唱,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民歌,体会到了其中蕴涵的价值,让当地人民拒绝吸烟、喝酒、赌博等等。可见,民歌不仅仅是民歌,更是人们需要学习的优秀文化。
从1999年偶然被专家发现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开始挖掘,到现今政府呼吁的三进,即进机关,进街道,进学校,都是希望吕家河民歌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永存于中华大地,生生不息。通过此次的走访传承人活动,队员们学习到了吕家河民歌的历史由来、发展及其深厚文化内涵,这让队员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05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