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台北盐场,寻淮盐踪迹 ——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淮盐文化探索小队台北盐场之行顺利结束 7月16日上午8时,文学院“但见淮盐胜似雪,一城一味历千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位置的台北盐场,对淮盐进行实践考察。 烈日当空,伴随着阵阵蝉鸣,淮盐文化小分队的成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台北盐场,看到一段被废弃的铁轨。据当地盐民介绍,铁轨是用来运输淮盐的,随着盐场的不断萎缩以及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使得铁轨早已被废弃。再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呈十字交错的盐池,周围有着零星几簇的植物。小队成员们顺着盐池往里走,遇到正在工作的王女士。“我负责这一块盐格,这盐田被分成了许多盐格,每个人只负责一块盐格,把工作处理完就可以去休息。”王女士向成员们介绍道,手中干活的速度却丝毫不减。 随后,成员们来到了员工的休息区,并采访到在盐场工作了15年的汪女士。“现在的台北盐场与以前相比,来真是小了很多,盐田都被开发区和房地产征用了,产盐量也大不如前。”汪女士一边用水冲刷着沾满泥土的鞋底,一边和成员们继续说着,以前“晒盐”都被称之为“种盐”,制作出来的粗盐颗粒较大,就直接丢进锅里炒菜,味道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当被问及到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时,汪女士表示:“机械化生产是真的好,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就拿下雨来说,在以前,为了防止结晶的盐被雨水冲化,需要好几个人在盐格上盖塑料布,现在有了机器,10分钟就能完成!” 从台北盐场出来以后,每个成员的脚底都沾上了不少的烂泥,领队的徐同学感慨道:“平日里不起眼的盐是由每一位盐民的汗水结晶而成,值得好好珍惜。”2018年7月16日徐凡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0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