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花垣县精准扶贫政策下产业转型带动周边脱贫致富情况,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当地产业转型的另一典型企业—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德农牧业是2011年从矿业转型而来,是由矿业转型过渡到农牧业的一个典型。这个转型是成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通过土地流转,公司获得了更多土地使用权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运营,现在在湘西都有各个子公司,再往下面是分布在十八洞村等各个镇的合作社。由于该企业成功转型并扩大规模,近年来获得了省县领导的关注,并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下,德农子公司下面的合作社是由农民集体组成的部分,合作社和各个农民之间密切联系,农民承包黄牛的饲养,后期售出给公司总部获得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德农是一个全产业链的精加工,每个环节从饲养,屠宰,加工,冷链配送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提供了很多的工作机会将在外打工的务工人员吸引回来。
为避免细菌感染,在进入饲养区前,实践团穿上了紫外线杀菌的制服,继而参观整个饲养基地,该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黄牛生长需求,分区域管理,基地种植的纯天然牧草及秸秆粉碎发酵后才能够喂养黄牛,屠宰黄牛是在牛极度放松的情况下通过短短几秒的空气冲击瞬间完成,很大程度上保存了牛肉的口感。
该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一个循环的链条,各个环节都是配合有机的一部分,比如牛的粪便最后通过厂区的沼气池很大一部分满足了供电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考察当天,加工基地停电,考察团没有进入加工厂区进行考察,但从牧草的种植到黄牛的饲养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如此严格的饲养及生产要求,是为了建造“国家级标准示范场”,成为全国性“商品肉牛基地”。从产业规模以及生产流程上来看,该企业转型是十分成功的,但分布在各个乡镇的合作社规模较小,主要的黄牛饲养集中在饲养基地,在这一方面的扶贫工作以及扶贫效果有待考察。
实践团与德农牧业负责人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