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3点,浙江大学医学院赴杭州市古东社区“健康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古墩路上的一鸣奶吧与韦巧慧校友见面并进行访谈交流。
韦巧慧校友是2011届卫生毒理学硕士毕业生,现工作于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践团队一行人赶到奶吧时,校友已经先一步到达,热情招呼后采访开始。
校友本科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就读,研究生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惯例般地问起为什么选择预防医学时,她回答说,填写志愿时自然还不清楚这个专业具体需要做什么,把它放在第四位。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是跟着导师的思路走,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校友表示虽然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方向和现在的工作关系并不大,但是在学习阶段培养的思维习惯和学到的技术方法,对工作的帮助是很大的。
关于自己在疾控中心的工作,校友介绍说自己先是在慢病这块工作了5年,之后转到健康教育这边也近3年。作为区疾控并不会直接和人群接触,因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对居民的授课任务与宣传工作,因此可以与他们合作进行相关教育;偶尔也会和一些单位联系开展相关教育。同时校友也解释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个概念,针对某一人群(比如慢病)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进行随访并提供咨询,具体指导用药的工作留给专业医师,但是会对患者的运动和饮食做出指导。
问及工作中的困难,校友表示很多时候政策的制定容易过于理想化,不利于工作的落实。团队成员提起以往的社会实践经历中存在人群对相关知识信息了解较少的情况,校友表示理解,宣传的作用毕竟有限,而且也存在已经享受到相关权利但是不知道它的具体名称。工作中虽然没有医患关系的担忧但是也有被投诉的风险,一个是艾滋病,主要问题是信息泄露以及人群管理困难;一个是免疫规划也就是疫苗,利大于弊是没错,但是对于不同的儿童,不同的疫苗注射入体内很难保证会不会产生反应危及健康——这和儿科面对的问题是类似的。
团队成员中有就读预防医学专业的同学,因此询问了校友就业的问题。校友表示除了疾控中心还可以考虑公务员(海关、食药监)、医药、健康类企业或者干脆直接转行。不过,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缩减编制节约开支的改革,这回给希望进入编制就业的同学带来相当的困难,有点类似“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状况。但是她也说,这一块总体上还是缺乏人手的,因此也无需过多担忧,国家积极推广宣传公共卫生,一定有我们的机遇在里面。
对于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友表示充分肯定。她认为社会实践的主要目标,一是参与的成员能够锻炼自己,二是为目标人群带去影响对他们有意义,希望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再去开展相关工作,这对供求双方都是有利的。
最后,实践团队成员向校友赠送了纪念手册,韦巧慧校友热情地与成员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news/989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