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这是联合国对志愿者这个名词的定义。
7月9日下午,为了探索那些地震中涌现的志愿者组织,看看十年过后,他们发展如何,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暖阳志愿行团队前往成都市青羊区,有幸采访到了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清香老师。
清香老师从小生活在四川省绵阳市,曾经历过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在大学毕业后,她投身志愿工作中,经过数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沉淀,才成为这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是社会组织,不单单是志愿者组织
十年前的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志愿者组织,其中四川民间自发的志愿者组织尤为突出。但是在十年之后,灾后重建工作硕果累累,曾经的志愿者组织是功成身退,还是有了进一步发展?
问到这个问题后,清香老师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其实,大部分志愿者组织其实都会转型。因为志愿活动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可是这永远是短期的,只有当志愿者组织成为社会组织,当志愿活动成为一种行业时,它才能长久。”
说到这里,清香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十九大之后,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服务这一块,一些公益组织也开始从事这方面的服务。震后出现的一些志愿者组织起的是应急的作用,然而社会在变化,所以志愿组织已经有了一种从应急到常态的转变。”
“童伴”计划影响了数千名留守儿童
清香老师所在的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性质上属于枢纽作用。社会上发布一些志愿服务项目,而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就负责项目打包,项目发布,即组织并督察其进行公益活动。因此在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公益活动案例。
十堰市的留守儿童问题同样尖锐,但十堰市的公益活动范围小,而且志愿活动周期短,面对广大的留守儿童,十堰市缺乏一些能够改变现状的公益活动。
提到这一点,清香老师立马举了一个案例,“在我们这边有一个“童伴”计划,它实施在四川周边的165个村,首先我们在当地设置一个阵地,然后在当地村子里找到一个妇女,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让她有抚养孩子的一些专业知识,再安排她去照顾村里的留守儿童。其实这样就能改变现在这个志愿活动周期的问题。”
听到了这个方案,团队的成员个个脑洞大开,而十堰当地的志愿服务组织正需要被这样的一些新思想激活。
公益活动项目化不是重点,“小而美”才是重点
在交流中,清香老师一直强调了“小而美”的公益活动,“其实我们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并没有做很多基层的公益活动,我们做的更多是一个中间渠道的作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点子,比如“童伴”活动。我们并没有自己去关爱留守儿童,但经过我们的枢纽作用,165个村子的留守儿童得到了改变。”
“现在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所以公益活动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有没有推广的意义。规模化不重要,“小而美”才更重要!像你们刚才提到的一些活动,我觉得举办一个募捐活动,用捐到的钱给孩子们买一些课外书,倒还不如把钱留下来,用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上。我刚出大学时,我也和你们一样满腔热血,我投身基层公益活动最少五年。但现在,我觉得你们捐书,还不如用钱好好学习一些先进的公益活动知识。”
通过此次交流,团队的成员不仅学习到了一些先进的公益活动思想,还了解到了目前国内顶尖的公益组织的现状。十年前,汶川大地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志愿者组织,十年后,这些志愿者组织通过转型,变革,他们顺应着时代,一直默默地为震后重建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news/93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