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芝加哥,是爵士乐的舞台,是男欢女爱的天堂,也是令人灰心的名利场。改编自同名百老汇歌舞剧的《芝加哥》,正发生在此纸醉金迷、娱乐至死的时代。在这里,新闻是犯罪的工具,真相没有出路。
作为女主人公之一的若克希,有着对舞台、对成名的巨大欲望,却心机不足。得知被欺骗之后,一怒之下,她枪杀了情夫,成了罪犯,进了监狱。监狱中也如芝加哥一样,是另一个名利场。梅特荣作为女犯人的“妈妈”,一段歌舞道出了这金钱包裹的交易。凯莉作为另一位女主人公,有着与若克希相似的经历。在狱中,他得到“大名鼎鼎”的律师比利的关注。但在芝加哥,人们需要的是噱头,是爆炸性的新闻,凯莉很快过气,若克希与凯莉的位置在狱中发生了巧妙的互换。
若克希在律师比利的包装下,成了父母双亡的可怜修女,新闻发布会成了律师操纵的木偶戏现场。所有的一切,从若克希的话到媒体所报道的内容,都在律师的操纵之下。罪犯成了明星,通过媒体的笔,若克希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追捧。而这一切的真相,谁又去考究和关注过呢?媒体律师,需要的只是关注和金钱而已。或许,正如律师比利对若克希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都是表演行业的。”
作为犯罪题材的电影,剧中保留的唯一美好便是若克希的丈夫哈特。哈特老实、善良,对妻子忠诚。即使得知背叛的真相,仍筹钱为妻子请律师。正如若克希所说:“他脑子不灵光。”是的,这些,使得他成为比利利用的工具。在庭审上,他相信了律师所编撰的“表演”,落入比利的圈套。律师在法庭上得意的辩解,影片中融入了踢踏舞表演,将律师玩弄法律,欺骗大众的形象表现地淋漓尽致。若克希,在律师所制造的各种舆论中获得了深深的同情。最终,陪审团认定,若克希无罪。
而剧中唯一无罪的女犯人,却被判了绞刑。在最开始登场的时候,没有辩解,只有无助的眼泪和无奈的叹息。她执刑时,在歌舞中,对她节目的介绍开场白为“为了给人们带来欢乐。”执刑后,人们只有冷漠的掌声,这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或许,庭审、舆论、那所谓的真相,都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欢乐。
http://www.dxsbao.com/news/812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