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由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学生组成的河海大学“贷”你走十年间团从河海大学开始展开了为期5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围绕“校园借贷”“行为经济学”“常州高校”“预防和治理”“安全校园”等关键字眼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2017 年 10 月 9 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因其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自主性也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非理性的消费而陷入“校园贷”的消费陷阱。近年来不断出现“校园贷”引发的悲剧,再次敲响了大学生消费安全的警钟。在其他经济学角度对“校园贷”研究相对完善,行为经济学角度对“校园贷”的研究相对不足及建设性建议欠缺的背景下,本课题组在充分学习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对大学生消费及校园贷款使用情况长期关注的基础上,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高校“校园贷”现状、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大学生如何正视“校园贷”、避免陷入非法“校园贷”陷阱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因此,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探寻“校园贷”的产生原因,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校园贷”,倡导有关部门出台针对性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实践活动开展的第一天,团队在河海大学随机采访同学数十人,发放调查问卷一百余份。在采访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河海大学同学对于非法“校园贷”是十分警惕的,这与我校不间断的法制教育、党团知识灌输是分不开的。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受访同学中有52人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某宝分期付款、某支付平台蚂蚁花呗等网络借贷平台进行消费。
第二天团队成员来到常州工学院。依旧采取随机采访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对校园贷的关注程度。本次随机采访同学数十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约一百份份,其中受访者男女比例约1:1,大一生和大四生居多。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常州工学院学生对校园贷的防范意识一般,且存在网上大额度借贷个例,还有极少数打着合法借贷的擦边球,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
1月20日团队成员来到常州大学。由于部分年级已经放假,受访者数量有一定的减少,本次随机采访同学数十人,发放调查问卷八十余份,大多数为大一新生和寒假留校生。
在常州大学的采访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常州大学同学们对于校园贷了解程度男生多于女生,大致比例为2:1,采访过程中,有些同学甚至不认为蚂蚁花呗为借贷,只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已,对于欠下巨额账单,也只是认为“不着急,反正是下个月再还”,等到了还款日期,又预支了下个月的生活费,或者向别人借钱来填补上个月的漏洞,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对校园借贷的警惕心、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需求。结束了高校的走访调查,团队21日下午抵达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第四站,新北中心公园,发起了“抵制非法校园贷款,共建安全和谐校园”的横幅签名活动。本次活动吸引数百名群众参与,其中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同时也不乏老师家长等。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向过往的同学们及其他行人介绍了有关校园贷的各种类型,校园贷的依托平台,并普及了许多校园贷的案例,同时也讲述了一些处理校园贷的合理方法,得到了同学们及其他过往行人的热烈回应,大家纷纷接过马克笔在“抵制非法校园贷卷,共建安全和谐校园”的横幅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名字,以表达合理管控自身消费行为,坚决抵制非法贷款的决心和毅力。此外,实践团成员还随机为签名的同学送上了精美的小礼品,以感谢他们对我们本次活动的支持及未来参与校园贷活动的鼓励。
另外,在活动中,一名就读于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的朱同学表达了自己在参与活动后对校园贷的看法:“我之前在蚂蚁花呗上的累计借贷有两万多元哩,在趣分期上也有一万多,还老想着再从哪借点,现在我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还是应该谨慎行事,提高自己的财商。”此次活动的进行不仅普及了校园贷知识,帮助同学们提高了防范意识,也能有效增加同学们对于财商的重视度,做到理性消费。
实践的第五天,团队通过自己的同学,联系到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由于教授要求,这里不做介绍,我团队会在论文或报告中加以详述。)从行为经济学角度为我们分析非法“校园贷”得以横行的原因。在咨询之前,实践团对此前几日的采访内容及调查数据进行了简要整理,发现以下几点普遍现象:第一;尝试过一次校园贷的人通常会继续第二次第三次,掉进“漩涡”难以自我制止;第二:学生们使用校园贷通常只是从一次旅行或千元奢侈品开始,其后为弥补其大额利息空缺而在更多方平台贷款,这是最易接触到各类不正当校园贷的情况。而通过对多款校园贷app进行摸索,我们发现,非法校园贷之所以能够以使大学生自愿钻入陷阱,是因为其打着低利率的旗号,在合同的细节性条款中用生涩的专业术语打掩护,使学生在不注意或不清楚的情况之下草率签订条约。随后我们与专业教授进行了交流,她用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几个理论向我们解释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给予了诸多建议,有关“校园贷”现状及行为经济学角度因素等分析调查仍在继续,我团队将在网络数据整理完毕后结合媒体报道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和措施制定。
http://www.dxsbao.com/news/76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