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三线历史,助力车城发展
三线建设是中西部发展的见证,是我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3月,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重点保护三线建设遗产,要求部门将三线建设遗产作为普查对象,认为加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对于保存当代记忆,促进“三线”城市文化发展,助力“三线” 城市转型、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六盘水,变旧为宝: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成为当地特色,“三线”建设工业体验馆见证了凉都的磅礴征程,“三线文化”创意小镇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助推脱贫攻坚。这些宛然成为一种“三线产业”,推动了凉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极大拉动了经济增长。几十年过去了,“三线建设”在十堰人的记忆力淡忘,更是成为年轻人的陌生词汇。通过比较研究六盘水和十堰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点,积极吸取凉都“三线建设”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开发,为十堰三线文化建设提供合理意见。
三线建设作为那个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带动了诸多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十堰和六盘水这两个城市兴起,然而新时期的发展,两个城市却有很多不同。
十堰因三线建设重点工程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而兴起,因社会环境条件变化,为谋求二汽更好发展,国家将二汽转出分置襄阳,武汉等城市。十堰产业结构单一,十堰因二汽兴起,且长期已二汽做为支柱型产业,二汽迁出后。城市支柱性产业丧失,35年来十堰一直是东风汽车公司总部的所在地,总部迁出产生的社会影响很大,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缺失,还有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前景的茫然。)城市发展活力不足,由于东风在十堰,带动整个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东风总部搬走了,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城市没有其它能替代二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产业。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城市缺乏核心竞争力,东风总部的搬迁,为总部服务的各个部门也要外迁,使得大量为总部服务的物流、信息方面的人才外流。城市其它企业在发展目标、产品定位、市场分析等方面缺乏战略眼光,在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上投入的资金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少,城市前景茫然。
在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六盘水因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西南“三线建设”的“特区”。产业发展类类型多样化,由单一的支柱产业向多种产业转变,后续支柱产业发展良好。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成为六盘水的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以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矿泉水、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系列后续性绿色支柱产业。依托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风貌,宜人的气候,大力发展旅游业。以独具特色的黔西南文化,陆续举办各类国家级省级体育文化活动,对外进行国际交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五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http://www.dxsbao.com/news/691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