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志愿者走进凉都,助力十堰“三线”发展
2017年7月6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寻梦三线”梦与千寻团队来到了六盘水三线文化创意小镇,看如今的凉都如何“变废为宝”。希望从中得到启发,为十堰对“三线建设”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化创意在这里萌发
走近小镇,迎面呈现的是红色的“三线建设文化创意小镇”的石柱,诺大的标志矗立在六盘水市的一隅,渺小又清晰可见。小镇坐落在河流旁边,流水穿城而过,成排的柳树倒映在水中,柳条随风摇曳。
走进其中,我们都会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闲暇时间去小镇随意走走,漫步在两旁绿草如茵的红色塑胶跑道上,或是驻足在路旁的漂流书屋前,读一本书;又或是倚靠在栏杆上看流水冲刷着两岸的鹅卵石,看流水将落叶带向远方;累了,就在垂柳下的躺椅上坐下来小憩片刻,甚是惬意……
沿着红色塑胶小道向前,看到的是各式各样的小型建筑,说是建筑,实则是用集装箱搭起的一间间小房子,当地人利用这样一个创意发展各种经营,一楼陈列着各种精美的小物品,二楼房顶上种植着色彩缤纷的花草。简易修饰,又极富黔东南地方特色,别具一格。
沿着蜿蜒的塑胶路,我们看到每间房子中间的间隔空白处都有一幅画,我们一行人都会在三线小镇的全貌雕塑前驻足,在《火车拉来的城市》、《煤都》、《矿工》等宣传画前细细品味,也被《滑雪》等立体模型所吸引。小镇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将地域特色与三线建设历史相融合,独具民族特色的小店以三线机关的方式排列,独具魅力。
上个世纪困难时期,是三线建设为凉都带来发展机遇,如今的凉都已成为现代都市,饮水思源,不忘历史,让三线文化发挥现代价值!
三线文化再放光芒
三线文化创意小镇的“创意”不仅在于集装箱式的特色小屋和三线文化与现代都市的完美结合,最重要的是当地利用创新平台,发展商业经营,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
初入小镇,大家首先被特色的建筑所吸引,然后便是走进去一探究竟,这里有供以休闲的咖啡馆、小吃店,有售黔东南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和各类装饰品的小店,有花店、有布艺工艺品……种类丰富,应有尽有。店里店外简易的装饰物,恰到好处。
而正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时期,小镇也积极参与其中,以优美整洁的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再利用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那每一幅三线建设宣传壁画都是这座城市历史底蕴的象征,与现代城市气息完美融合,当地人对这座小城历史文化的认同,也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方式。
在小镇里我们看到这样一块宣传板块,上面介绍了六盘水市钟山区“凉都记忆 三线文化创意小镇”党支部党建扶贫情况,开创以党支部+平台公司+合作社+扶贫对象的管理模式,投资5000万元将“三线文化”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发展、群众就业致富、市民休闲娱商业业态培育等有机融合建设特色小镇。
畅通山货进城通道,打破群众致富壁垒,是钟山区党支部的目标,也是钟山区人民的愿望,脱贫攻坚,钟山人民在行动。而特色小镇的创意,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事实上也助推了脱贫攻坚的进程。
半个世纪以前,六盘水因为三线建设而改变落后面貌,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才有了如今为大众知晓的凉都。半世纪以后,这座城市再次因为三线文化而大放异彩!
天若有情天亦老
六盘水,这个昔日只是西南茫茫大山里的一隅的城市,因为伟大的三线建设工程,一步步在云贵高原上崛起,才有了如今中国版图上的“凉都”的荣耀。
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成为当地特色,“三线”建设工业体验馆见证了“凉都”的磅礴征程,而富有创意和特色的“三线文化”创意小镇带动旅游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这些宛然成为一种“三线产业”,推动了“凉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
六盘水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历史的青春,他们始终铭记着“三线历史是六盘水的根,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六盘水也在更快更好的发展,不忘来时的路,以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契机,在发展的同时不忘对三线精神的发扬,是合理符合时代发展理念和潮流的做法。当人们对历史不断缅怀时,历史也会以其必然的推动力助力着时代的发展。
新世纪,三线精神不该被遗忘,所以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倡保护三线文化,强调进一步加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对于保存当代国家记忆,促进“三线”城市文化发展,助力“三线”城市转型、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也会更加牢记三线建设者们的牺牲精神和高尚爱国情怀,我相信六盘水人更加不会遗忘,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新世纪的我们,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三线工程,传承三线精神,让先辈们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让三线精神,时代永存。
学习凉都三线文化创新之方法,助力十堰三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我们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news/682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