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京开幕。在电影节期间,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打造“光影未来”电影科技活动单元。4月20日,沈阳城市学院与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一场主题为“数智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创新与发展”的主题论坛,沈阳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刘爽,沈阳城市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影视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健,影视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乔睿,电影制作专业系主任杨涛、教师徐阳等参加论坛并作发言。其中徐阳指导冯少坤、沈江龙两位学生制作的特效短片《平流层》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光影未来”单元中进行展映。
本次论坛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沈阳城市学院作为主办单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独家学术支持。探讨了数智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创新与发展,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发展与人才培养,以及人工智能数智时代下高校影视创作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电影创作的新趋势和发展方向,为高校影视教育提供可行的创新路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司长杨杰,沈阳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刘爽教授先后致辞,并表示本论坛共同探讨了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融合之道,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平台,为中国电影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在学术演讲环节,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司长杨杰以《信息技术推动影视产业发展》为题,阐述了电影和电视都为技术发展的产物,未来发展也必然依靠先进技术支撑的观点,他认为技术仅是提升生产力的工具,机器也不会替代人类,尤其在创意与表演方面,还需要人类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天图万境创始人、导演、中国科幻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理事长图拉古以《空间叙事计算,革新电影观看体验》为题,畅想了未来电影事业的发展业态,他认为未来电影院将搭建成为一个综合业态,影厅以6个人的观众为主,形成多个叙事支线,提供沉浸式、互动性的影院服务。沈阳城市学院科产处处长、影视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健以《数字电影时代下,科技与艺术的双向奔赴》为题作演讲,他认为电影产业不断发展,从原来的闭环向更多元化电视、手机、网游等进行相应的拓展,现在已呈现媒介融合交互的趋势,通过AI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电影创作人逐步回归电影本身,而人物关系和人物情感才是电影创作的本体语言,这也是创作叙事结构中AI技术永远无法学习了解的。
在圆桌论坛环节,由《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担任第一场圆桌论坛学术主持,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承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数字媒体系主任周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张慧瑜,沈阳城市学院副教授、影视与艺术学院电影制作专业系主任杨涛,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发展与人才培养”展开研讨;由沈阳城市学院教授、影视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乔睿担任第二场圆桌论坛学术主持,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路海波,天图万境创始人、导演、中国科幻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理事长图拉古,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视效专委会主任刘晓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影视系主任邱章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范小青,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电影制作专业副教授徐阳,围绕“人工智能数智时代的高校影视创作”进行第二场圆桌论坛研讨。
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世界电影艺术的展示平台,也是中外电影交流的高端平台,已成功举办了13届,吸引了众多电影人士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电影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以“光影互鉴·同道相益”为主题,在9天的时间内,将组织“天坛奖”评奖、开闭幕式、“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嘉年华、大学生电影节等各项活动百余场。其中,“光影未来”单元设置了学术论坛、电影科技线下展览、主题秀、技术交流、人才沙龙、电影科技红毯盛典等系列活动,不仅汇聚了电影艺术与科技研究的前沿力量,还整合了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影视研究与影视教育的力量,融合了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实践创新的力度,为电影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高端的学术支持和研究平台。
http://www.dxsbao.com/news/6754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