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汉魏六朝,文风绮靡。陶渊明的出现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来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少女。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这既是陶渊明生活的准则,也是他创作的准则。陶渊明不是像一般人那样观山川以悦目,他是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是在看透了官场的腐败黑暗之后转向大自然而获得的一种觉悟。《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充满了田园气息,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当他带著“大济苍生”的愿望踏入仕途,社会的现实却不容他的理想、志向有发展的机会。刚直坦率的性情,使他看不惯官场种种的黑暗现象,于是他只好一次次地辞官而去。终于,他因为不愿奉承位高权重、跋扈非常的督邮,不甘“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辞去了只做了八十三天的彭泽令,也结束了他的出仕生涯。他在回家时,写下这篇文章。
《归去来兮辞》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归去来兮"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和不快如决提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而诗人归去的理由却仅仅是"田园将芜"这个简单而平淡的原因。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本应回家,但心在官位,为形体所役而不能自主 ,这是何等可悲!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感到欣慰。五柳先生写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和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入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隐者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了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这种平静的生活,让诗人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朴实无华,让诗人真正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何不怡然自足于隐士生活,“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矣”?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陶渊明既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也不指望飞临仙境来逃脱人生的苦难,他所追求的只是投身自然,从周围的事物中,寻找 种种人生可爱的妙趣,保全心灵任意自得的境界。最后,直接抒发自己乐天安命的情怀:"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矣?"这种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思想,正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声的反抗,是诗人积极人生的表现。
五柳先生陶渊明,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困于现实的牢笼,囿于生活的樊笼,我们何不像五柳先生般洒脱,“聊乘化以归尽”,放下过多的执念,回归自然的怀抱,回归自我,回归本心。
http://www.dxsbao.com/news/665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