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武汉大学摄制,湖北长江电影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品的电影《朱英国》走进沈阳城市学院,开启了全国路演的北方第一站。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影片编剧、导演彭万荣在传媒楼演播大厅与影视与艺术学院的同学们热情交流。
同学们观影后感叹:“电影十分感人,让我们了解了朱英国院士为了研究杂交水稻所付出的辛苦与不易,通过观看电影,也让我们上了一次特殊的思政课。”《朱英国》主创团队和沈阳城市学院师生共同探讨创作背后的故事,连连夸赞同学们的提问专业有深度。
电影《朱英国》:朱英国是著名遗传学家和水稻生物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杂交水稻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人们经常亲切的称朱英国为“水稻候鸟”“农田院士”,他于2017年8月因病去世。为纪念朱英国院士,传承“水稻候鸟”精神,武汉大学历时5年完成了首部原创自制电影——《朱英国》。
电影选取了朱英国院士成长与奋斗的20年经历,以历史和当代两条线索相交织,两种影调相呼应,通过复调叙事和多重人物视角,讲述了朱英国从贫寒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杰出杂交水稻科学家的传奇故事。
观影现场,同学们始终被剧情牵动着,时而紧张,时而流泪,在成功研制出水稻之后,大家都为剧情里朱英国努力而感动。影片放映结束,同学们感动得潸然泪下,现场有同学表示:“朱英国院士虽已离我们而去,但在每年风吹稻浪的时节,‘一只候鸟’便会飞入珞珈山的稻田中,我会永远记住朱英国院士为我们的付出。”互动环节,导演彭万荣与同学们分享了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无论是电影创作本身还是拍电影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同学们围绕着剧本矛盾的设定、演员的表演以及电影的制作等方面,向导演争先提问。彭万荣导演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现场同学受益匪浅。
表演专业的同学向彭万荣导演请教:“拍摄时,应该如何指导没有经验的演员?”导演彭万荣回答说:“无论是有经验的演员还是没有经验的演员,演员都要相信故事中所设置的情境,相信自己是真实的生活在故事所发生的年代,导演要给演员讲明白戏,让演员相信这一切,有时候没有丰富经验的演员反而表演的更加真实,没有任何表演痕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同学向导演提问:“人物传记型电影的情节是需要完全符合真实情况还是也可以进行一些艺术虚构?”导演彭万荣耐心解释道:“传记类电影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要符合真实历史,但是次要人物以及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以进行艺术创作的,就像在这部电影中朱英国的家属所提供的一些事件,在剧情的走向中是无足轻重的,我就没有将这些事件加入电影中,这样更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性。”
导演专业的同学提问:“拍摄这部电影时遇到困难您是如何克服的?”导演彭万荣笑着回答说:“拍摄一部高质量电影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团队所有人一起努力,就会攻克难关。影片中好多演员都是我们学校的老师、硕士生以及本科生,他们都是无偿完成演出的,剧组的场记也是我带的博士生,我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最后我们做到了。”
电影《朱英国》11月13日起在全国上映,导演彭万荣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播朱英国院士的事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新时代新精神,挺膺担当,接续奋斗。
http://www.dxsbao.com/news/6541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