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女士的成名作。1928年,莎菲女士——一个漂泊在外的对生活抱有美好幻想但又被肺病和爱情折磨着的叛逆少女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在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惊了整个文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正处于“五四”思想的落潮之时,而且三十年代在自由知识人的视野中,“马克思列宁一派的思想就成了世间最新鲜动人的思潮”,“左翼”作家也强调马克思主义对文艺作品的指导作用,要求文艺作品描述深刻的现实生活。正是因为如此,在此时发表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注重揭露表达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情感世界,因而并没有受到主流文坛的高度评价。比如左翼文学的领袖茅盾先生曾在《女作家丁玲》一文中这样深刻地评价莎菲:“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冯雪峰先生则在《从〈梦珂〉到〈夜〉——〈丁玲文集〉后记》中称莎菲女士是笼罩着由绝望和空虚所构成的感伤主义情绪的恋爱至上主义者,由此可见,无论是茅盾先生还是冯雪峰先生,对莎菲女士的评价都不算太高,但是在今天我们再来看《莎菲女士的日记》,在莎菲女士这个小资产阶级女性的私人情感之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社会主题和女性意识。在那个主流文艺题材已经转向阶级、大众的年代,丁玲女士依旧沉浸在个人思想中,表达出那个时代新知识女性所特有的孤独和苦闷,具体而深刻地反映出历史投射在一部分知识青年身上的时代阴影。
小说以莎菲的视角,主要讲述了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由追求到拒绝的急剧转变。应该说,这部小说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是莎菲女士。她那追求理想爱情的大胆狂热心理感受令人耳目一新,她在追求爱情时的孤独与烦闷的心情更是发人深思,展现了新知识女性对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的追求与渴望,从而体现了莎菲女士的女性意识和丁玲女士的女性主义立场。
文章中莎菲女士对爱情的追求与拒绝都是主动的。莎菲女士对苇弟执着求爱的拒绝和对凌吉士的追求都是果断与决绝的。莎菲女士对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有着自己独立的追求,更进一步说是莎菲女士对爱情有着极强的控制欲,这一点让我觉得她跟钱钟书先生《围城》中塑造的孙柔嘉的形象有几分相似之处,她们都玩弄小计谋将心仪之人置于掌中,通过暗示使心仪的目标主动追求自己,自己则在高处冷漠相看,处于一种超然的独立地位,不过这也体现了莎菲女士大胆执着地追求心中的爱情。然而当爱情来临的时候,莎菲女士又谨慎退缩。她为了接近凌吉士而特意搬了住所,当凌吉士向她表白时又拒绝了凌吉士,初识凌吉士时认为凌吉士完美无缺,后来却认为他的思想庸俗不堪,他的肉体肮脏堕落。一个美好的追求爱情的梦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出现了,继而轰轰烈烈地开展,最终却悄无声息地终结。莎菲女士的爱情在矛盾中反复无常,如同她的青春一样渐渐逝去。关于莎菲对凌吉士的态度由追求到拒绝可以说是文章中最难以理解的地方,其实这恰恰是莎菲女士女权主义思想的体现。在日记中,莎菲女士一再强调凌吉士灵魂堕落、肉体肮脏并因此果断拒绝了他,但这就是莎菲女士拒绝凌吉士的全部原因吗?
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评价是前后不一的,而且前后评价差别极大,前期莎菲女士认为凌吉士是单纯、帅气、美好的,后期则认为他是卑劣、轻浮、肮脏的。仔细思量,莎菲女士对凌吉士态度的突变,主要原因实际在莎菲身上。莎菲是一个追求理想爱情的女人,她身上具有极强的女性主义思想。我认为在莎菲看到生活在身边的人如蕴姊、苇弟的哥哥、云霖、敏芳的婚姻爱情悲剧后,莎菲无法忍受爱情悲剧对个性的限制,于是决绝地拒绝了凌吉士。而且凌吉士追求金钱、地位、享乐,他被莎菲女士当成资产阶级和腐朽的资本主义来对待了,可以说“她反对并抛弃凌吉士的根本原因是他代表了她所反对的制度”。莎菲女士是一位“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女性”,她对于个性独立的追求,使自己陷入了生活阴暗面里的苦闷与尴尬中。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对于浩瀚宇宙里的渺小的莎菲女士,我始终是抱有同情的。时而自尊,时而自卑;时而含情脉脉,时而骄纵恣肆;时而宁静如水,时而狂躁似浪。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我们是比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还要渺小的存在。但是我们却总在小小内心里保留着小小的希望,保留着不甘放弃跳动的心。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们,包括莎菲女士,都是这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值得被尊重。
http://www.dxsbao.com/news/635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