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宇菲摄影 欧阳婉怡)7月31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赴河北利华药业有限公司暑期实践团成员与利华药业总经理宁振兴展开人物访谈。成员谢宇菲与欧阳婉怡与宁总面对面交流,直接与这位93级的华农老学长,华农十大创业先锋对话。谈话过程持续近两个小时,却并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充满欢声笑语的对话中蕴含着他对创业与人生的思考。
人物访谈的原定时间在8月2日,这次对话契机源于宁总自己的思考。在成员谢宇菲和欧阳婉怡实习期间,他问了她们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世界一流制造企业?在她们发送给他答案后,他以文件和自己此前对问题的积累为基础,不仅公司会议上要求员工也一起思考,还制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各项标准。对此,他向两位成员表示感谢,于是有了这次特别的对话。
(图为成员谢宇菲与宁振兴的聊天记录和文件回答)
从土地走来,踏实学习进华农
第一眼见他,你会觉得他是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他皮肤黑黄、双眼有神、身着朴素,实在不像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事实上,他确实农村出身,从山东偏僻的农村,走到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其中艰辛不必多言,每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都感同身受。
据宁师兄所说,进入华农源于阴差阳错。由于估分失误,担心考不上重本的他,在报纸上看到华农,没多想便报了志愿。不成想最终成绩不错,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来到华农兽医院。在那个年代,农业院校是极不受重视的,但宁师兄没有轻易放弃。他依然努力地学习生活,毕业后还准备考研,可惜最终英语差2分无缘研究生学业。但他也欣然接受,转头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车间到销售,引领利华创佳绩
最初的工作只是河北一家兽药厂生产车间的工人,但工人能赚的工资离自己的目标实在太远。很快,宁师兄就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干下去了,他开始想办法,最终成为了销售。做销售没多久,他便做到了当时的极致,最高时一个月营销额达7万。成员问他:为什么好像每次都能做到成功,他说:“我这个人很简单,我认定的事我就一定要做到极致。 ”
但他不满足于只做销售,于是他又回到石家庄,收购了利华药业,开始做自己的兽药。这期间,曾经不起眼的车间生产工作经历和他精益求精的性格起了帮助,他几次提出生产设备改进方案,利华的压片机最终做到了全国第一。他做销售的经验也没有埋没,从2007年接手时的毫无起色,2022年利华的营销额已达5.6亿人民币。或许做到极致不是所有创业家的目标,但一定是他的。
向世界看齐,建设兴华争一流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总是会想如何把事业做得更好,宁师兄也不例外。利华药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他也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琢磨如何把公司做到世界一流,并且不只是利华,正在建设的兴华科技有限公司也是。
他说道:你们的答案我回去思考了很久,关于资本规模这里,利华的确离世界一流太远,所以我打算从人均产值开始办,我定了初步的标准是人均年产值一百万。我们问他会不会有点多,他解释道:我分了两步走,先提高生产效率,用自动化机器代替部分人工;接下里再加一条生产线,提高产量。我们这才重视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以为自己的答案不过是资料的总结,却不知他竟真的以此制定了详细地计划。后续他又分享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等。
面对团队成员的为什么兴华一开始就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的疑惑,他感慨良多:“利华的出口大多是给不发达国家,但兴华的原料我们可以出口发达国家,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同时,国外的兽药执行标准一直高于国内,专利保护做得也比国内好,但作为华农走出来的学生,他对标国际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身,是希望这个行业越来越好。他提到:猪用的阿莫西林一直没有标准,很多养殖场直接使用鸡用阿莫西林,但这样用标准不明,后果不明。他们现在正在做这个方向,希望让市场更加规范。
在他的身上,成员们看到华农学子的责任心和意志力,从“利华”“兴华”的名字上,成员们感受到他对兽药行业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九年时间从工人到经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做到极致。
http://www.dxsbao.com/news/6123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