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了解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的成果和困难,2023年7月12日,四川民族学院红高粱志愿服务队·“乡”约雅拉团队来到了康定市雅拉乡“康定情歌”木格措风景区和王母村开展了调研走访活动。一路走来,我收获颇多,但若想细细讲述,竟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感。
“康定情歌”木格措风景区是国家级4A风景区,康定市旅游业的支柱和对外名片之一,对当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今天一大早,我就作为“乡”约雅拉团队的一员随队来到景区,面向景区的工作人员和游客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活动。
从工作人员们口中,我知晓了“木格措”之名和康定情歌起源背后的动人藏族爱情故事,它为木格措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添几分独特的人文内涵。我还了解了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情况。许多来自周边地区的村民进入景区工作,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大多从事保洁、车辆调度等简单工作,虽然工资不能与城市白领相比,但包吃包住且离家乡近。他们大多上了年纪,景区为他们提供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多了一分生活保障。但是,我也听到员工们不同岗位之间薪资待遇差距较大、奖金提成等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烦恼。
我还融入到游客中间帮忙拍照、向导等,分享他们的旅行经历和游玩体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普遍对景区热情的服务态度感到满意,也感受到新奇而独特的康巴藏民族文化,许多游客还穿上充满异域风情的藏族服饰拍照留念。有的游客也向我反馈了观光接送车辆排班较少、卫生间较少、物价略高等困扰。
在调查走访中,我还有了意外收获,见到了与景区合作的马帮,还采访了值班的村干部。马帮来自附近一座村庄,他们的原住地被川藏筑路工程所征用,当地政府为他们寻找到在景区间接送游客这样一条新的谋生之路,对村民们进行了向导、讲解、拍摄等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帮助游客在木格措景区与雪山观景台之间的崎岖山路上往返。如今,这项工作已吸纳该村200余户人中的180余户参与,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景区调研活动一直持续到正午,此时早晨的冷意早已被温差驱散,我身上的外套早就脱了下来,单衣也逐渐浸透汗水。但是天气的变化丝毫没有打消我的热情。景区内部的工作告一段落,我又一家家走访了下山途中沿途的商店和山下的王母村。
在王母村,我看到了更加明显的乡村振兴工程的痕迹,了解到王母村是康定与杭州对口帮扶项目的受益者之一。在外界资金、人才和当地政策的共同帮助下,村子里不仅尝试起了电商助农、民宿客栈,还规划利用地理环境和木格措景区必经之路的优势发展滑雪、漂流等项目以吸引游客前往,提高居民收入。同时还开展起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改造工程,提高村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我发现一些改造后的院墙、房梁等带有徽派建筑的设计元素,向村民求证后发现果然有着杭州帮扶设计团队的参与,这些建筑元素跨越祖国东西,成为了两座城市之间友谊的见证。
当然,乡村振兴既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板。我在调查实践中也发现了王母村乡村振兴建设工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些民院原本不设围墙,方便游客看到他们的经营内容和进出询问,现在增加了围墙,反而容易使游客将其当做不对外营业;而取缔了村民们原来自设的大标牌、竖标牌,改为统一横贴于门口,也降低了标牌、广告的可视度、醒目度,一些游客开车经过时注意不到,对客流量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无论是木格措风景区还是王母村的乡村振兴工程,都给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实践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使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兄弟城市的帮扶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下,当地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印象很深的是在回落脚点的路上,我看到公路上立着小心滚石的警示牌,走了一小段路就看到道路一侧陡峭嶙峋的岩壁,另一侧的防护栏有一截被滚石砸得严重扭曲变形。这不禁使我对川西险峻的山势和复杂的路况有了难以抹除的记忆。
到西部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广为流传的援助西部的口号,而红高粱·“乡”约雅拉团队的成员们本就出身西部,学得知识报祖国,习得本领振家乡本就是我们的夙愿。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深入基层一线,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以实践检验从课堂、书本中获得的知识,精炼学识、锤炼意志,使得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我们这样不断成长下去,终有一天会结出累累硕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山河、家乡的大地上!
(通讯员 王建金)
http://www.dxsbao.com/news/6038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