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优化课程设置:从“需要”看“给与”
为真正取学生之所需、补学生之所弱,支教团摒弃主流的“以兴趣课程为主导”的授课模式,采用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课程为主、其他兴趣课程为辅的方式,以达到强化基础知识、激发课外兴趣的目的。
教授主课时,授课老师不仅是简单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在课堂之间还穿插了趣味故事、课堂互动,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后,授课就变得得心应手起来。五年级老师田家钧说道:“长时间的课堂让孩子们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时我把刚刚讲过的内容联系上历史故事,孩子们马上有了兴趣,听课也就更有效率了。” 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份小小的奖励,让原本有些枯燥的课堂一下子生动了起来,孩子们听课时津津有味的样子,也让支教团的老师们更加干劲十足。两周的时间,支教团完成了孩子们原本半个学期乃至一个学期的数学内容,完成了论语、字词、阅读、作文的授课以及英语课程的入门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但团员们勤恳坚持、励志奉献,用最真诚的话语激励着孩子们,也用最真实的付出感动着孩子们。
除主课之外,兴趣爱好课程共开设了声乐课、手工课、美术课、竖笛课、航空航天概论课、生理健康课、安全教育课、感恩教育课八门课程。兴趣课程设置非常丰富,课程教学也同样收到了良好反响。
这里的孩子们还经常送老师一些礼物,有的孩子就地取材,把手工课上的折纸送给支教老师,即便是孩子们上手工课刚学的,但这种感恩的行为支教老师们很感动。送礼物的时候大多孩子比较腼腆,常常送了之后不怎么说话就跑开了,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曾在老师办公教室门口来回走着,但又不好意思给英语老师说自己要送她礼物,直到老师发现他时,他才对老师说:“老师,给你的。”然后就跑开了。等到后面老师们才知道,这个孩子每节课下课都来办公室,送出去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次了。不知不觉中手工课嫣然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在体验有趣折纸过程的同时也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
二、深化访谈调研:从“农村支教”看“农村教育”
在包包小学支教的两周时间里,支教团还对当地教育条件和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团员们从校长那了解到,包包小学的老校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教学设施非常简陋。学校仅有一座石头堆砌而成的教学楼、一块水泥操场、一间简陋的厕所和一个不到二十平米的食堂。学校六个年级共有100个学生,教师却只有7位,师资严重匮乏。学校设施极不完善、学校教师资源紧缺、学校地理位置封闭,且大部分的孩子离校后会帮家人做农活,个人学习时间很少,多重因素的限制,使得这里的学生接触到的课余知识非常有限。
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支教团选择以送孩子们回家地方式,到孩子们家中进行家访。每次送孩子们回家时,孩子们都热情地邀请老师们到家里去采访,家长们也非常欢迎到访的老师,访谈进行得非常顺利。
在家庭情况方面,支教团队通过对当地的调研走访发现,包包小学的孩子们中留守儿童占了半数以上。许多孩子家里只剩两个老人,年迈的老人一边种着田地,一边还要照顾孩子,加上身体逐渐衰老甚至出现疾病,家里的负担非常重。虽然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每个月都会寄一些钱回来,供孩子们吃穿使用,在义务教育阶段还能支撑孩子的生活和学业,但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情况难以继续支持到高中以后。当支教团老师到四年级学生王鹏家中进行家访时,王鹏的奶奶眼含泪光,边摇头边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家确实穷啊,别说供孩子读大学,高中我们可能都供不起了!”奶奶的每一个字都敲击着老师的内心,想着无辜的孩子未来可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无法继续求学,老师内心宛如刀割。
事实上,在包包小学乃至整个大湾镇,像王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农村教育发展的确极为迅速,但同样面临着教育设施配备、教师资源分配、贫困学生资助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问题。支教团了解到,社会爱心认识和爱心组织曾对包包小学以及周围几个学校进行了资助,而在这之前,孩子们连水泥铺的操场都没有,更不用说宽敞明亮的教室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家庭经济问题堪忧、学校教育设施不足、教师资源匮乏、家长教育理念落后,重重因素像一个个障碍关卡,让农村孩子的求学之途变得异常坎坷。支教团的老师们纷纷感慨:“大山不仅将孩子们的身体禁锢在这里,更将孩子们的未来也禁锢在这里。我们希望能唤起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渴望,能多让一个孩子多一分可能,我们的努力也就多一分回报;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给于这些孩子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用行动为孩子们搭建一个更好的明天。”
三、寄情大山深处:从“你们”到“我们”
2017年7月23日,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以一次文艺汇演的形式圆满结束,孩子们以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激昂的朗诵传达着他们的情感,离别的不舍之情笼罩着一方小小的校园,让师生们不禁湿了眼眶。
回顾支教团与孩子们相处的短短两周,从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默契,每一位老师都与这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办公室里放满了孩子们给老师送的鲜花、礼物,操场上回荡着老师与孩子们玩闹的欢声笑语;教室里一摞一摞的课堂讲义,孩子们作业本上的一句句评语,都是师生们最宝贵的记忆。
文艺汇演是孩子们对这两周所学知识的回馈,也是给老师们最后的一个礼物。文艺汇演总共分为开场表演、学生表演、老师们合唱三部分,中途穿插一些趣味小知识问答,主要考察孩子们学习情况,同时还能给答对孩子们发放礼物。演出最后,支教团全体成员一起合唱一首《奔跑》,送给这些正在追逐梦想的孩子,永不停歇的奔跑下去。
待所有的节目结束之后,孩子们围着班主任许愿,同时支教团老师们将精心准备的书信和礼物放到孩子们身后,信封的每一个形状,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老师对孩子们最好的祝福。当孩子们睁开眼,看到身后的信封和礼物,不自觉湿润了眼眶。短暂的相聚就要分离,时间短暂留下的记忆却那么深刻,老师知道孩子们的不舍,但又不得不说再见,为了感谢老师为期两周的关爱与陪伴,孩子们自发地拿起水彩笔,在老师们的队服上留下纪念,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在白色队服上勾画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几笔勾勒渐渐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些密密麻麻的彩色印记,是孩子们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同时也点缀着他们此次的支教行。
伴随着孩子们的挥手道别,支教团踏上了归途。他们是包包小学的第一批支教者,为孩子们带去别样多姿的课堂;他们更是孩子们的筑梦者,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山区的孩子带来应有的物质与关爱,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让孩子们满怀信念和勇气,坚定而无畏地去追逐自己的目标。
http://www.dxsbao.com/news/595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