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巴蜀更是茶产业与茶文化的摇篮。品茗不仅仅是四川人久经流传的风俗习惯,更是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为了解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由4名外院同学与6名跨院系同学组成的“寻茶问道”实践团队走访成都、峨眉山、雅安,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
漫步成都街市,品味茶馆人生
团队两天中在成都宽窄巷子、鹤鸣、锦里、川大、川音等地,通过采访、问卷调查、亲身体验等形式收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通过欣赏天井川剧、传统型茶馆评书、现代化茶馆歌舞,团队亲身感受到四川茶文化的广博——伴随饮茶发展起来了众多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茶店老板向团队介绍了与茶相关的四川银器、竹编等重要艺术瑰宝,详细讲述了不同茶具在使用历史、冲泡讲究、泡茶功效等方面的差异。他也客观指出四川相比于以福建为代表的茶业大省在种茶、产茶、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差距,四川茶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团队有幸请到了优雅端庄的讲解员为我们展示沏茶,并解答饮茶功效、泡茶手法、茶品选择等方面的疑问。
老成都的茶馆当然少不了茶客。团队采访了四位不同年龄段的成都人,从中找到了很多共通的特点。四人都将喝茶看作是一种习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认同。一位小姐姐说自己身在异乡的时候就特别怀念成都的茶馆:“其他地方的茶室大多是包厢,而我们这里的茶馆是开放的空间,平民的茶馆,这是成都的印记。”老婆婆说自己和老伴每天都会来茶馆坐坐,感受亲切的氛围。
深入峨眉茶园,知茶前世今生
告别蓉城,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峨眉山脚的竹叶青茶叶公司,一探茶叶的制造工序。团队首先来到典雅气派的旗舰经销店,进行观摩和聆听店员介绍。接着在经理的带领下,团队依次参观了设备先进的粗加工生产线、工序精密的精加工车间、全自动化的冷藏车间。最后,团队受到了研发检测中心主任的热情接待。主任就竹叶青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生态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战略有关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并交换意见。
接着团队来到了格调高雅的云放茶园。茶园采用系统化高端品牌运作体系,旨在为人们缔造一方心之所在,成就云淡风轻、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茶园将茶文化与禅文化结合,实现了文化创新。更为可贵的是,针对制茶环节劳动力的缺乏,云放茶园与普兴乡政府、当地农户三方合作,加入精准扶贫项目。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峨眉雪芽黑水茶园基地是团队峨眉之行的最后一站。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雪芽茶的来历、加工步骤、优点等,并带领团队参观了茶园。生长于峨眉山核心景区,由深蔚的森林涵养空气,峨眉雪芽真正具有高山林间茶的特性。雪芽中所含的茶多酚、茶嘌呤、B族维生素等主要营养成分,高过许多中国名茶。而且茶园无农残,重金属元素微含量远远低于有机茶标准有关项的限定。近些年,纯净的雪芽正逐渐走向大众,其保健功能日益受到追捧。
走进雨城雅安,溯源茶马古道
“琴中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蒙顶山茶故里,茶马古道西源。边茶文化与茶马文化发源荟萃之地的雅安,是团队的终点站。
团队首先造访了雅安博物馆,着重参观了边茶藏马展厅。栩栩如生的背茶人雕塑,古色古香的茶号茶铺,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路线图,让团队成员们直观感受到历史上边茶贸易的盛状。随后团队采访博物馆馆员,深入了解雅安作为茶马古道始发地的历史价值以及雅安茶文化的发展史。馆员告诉我们:“茶马古道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是不同的。最初只是两个地区间的贸易交流之路,随着时间发展,它成为了一条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之路。”
次日,实践小队探寻了位于雅安市郊的中国藏茶村。先后参观了藏茶博物馆与藏茶创新展示中心,随后品味藏茶,采访茶艺师。通过茶艺师,团队了解了藏茶的制作工艺与独特疗效,体验了藏茶浸泡与饮用方式,探究了藏茶与川茶的异同。雅安藏茶是黑茶鼻祖,发酵时间长,茶香温和,口感饱满,入口无苦涩之感,为茶中养生佳品。2006年,雅安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获批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雅安藏茶实行“走出去”战略,产品推陈出新,广受市场好评。雅安藏茶已经成为茶中精品、雅安市崭新的文化名片。
南京大学“寻茶问道”团队此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茶背后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背景,还在于探究茶产业、茶文化在当今的发展现状,为传统行业找一条创新发展之路。面对工业社会的冲击,传统制茶产业如何求得生机,并发展壮大?答案是多样化的创新发展,如与现代新农业结合,与生态旅游业结合,消费营销创新,等等。经过参观、调研、寻访多地,团队认识到茶文化不仅仅是具有宝贵价值的传统文化,同时是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促进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交流的民族文化。茶文化的内涵丰富深远,年轻一代应热情参与到它的传承中来。
http://www.dxsbao.com/news/590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