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是去到邛崃市高何镇的留守儿童之家支教,给孩子们带去一个快乐的暑期生活。2017年7月10日,我们一行人乘了几小时的车到了高何,下车恰是正午时分,7月的太阳热辣异常,我们拖着行李向前走着,在文化站见到了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人宋迪泉老师,宋老师显然已经在这闷热的教室中等我们许久了,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为我们作了一个很特殊的“自我介绍”:宋老师从文化站教室后面的小房间里头取出了一叠叠荣誉证书和珍贵的照片,宋老师当年在自家小院辅导留守儿童、举办各类活动等被相机记录了下来,保存至今。宋老师拿着这些证书、照片,一一给我们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我们了解到,宋迪泉老师是邛崃市高何镇沙坝社区6组高级教师,有42年的执教生涯,今年已经有80多岁了。宋老师于1997年退休,原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的他,却放不下自己心中的“育才梦”,开始无偿地为辅导镇上的留守儿童的功课而四处奔波,经常为了学生而忘记了自己,吃饭之类的事情对宋老师来讲似乎变得不再重要了,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成了他心中唯一关心的事情。一段时间后,请宋老师帮忙补习的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宋老师年事已高,继续走街串巷的比较困难,于是宋老师就在自家的院坝里办起了学堂。宋老师弄来了黑板和课桌椅,将留守儿童们集中起来一起上课,这“教室”虽然简陋,不能遮阳挡雨,但宋老师对留守儿童们的温情和期待为这露天的教室筑起一道无形的墙,用自己的爱和坚持辅导着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这些年来,宋老师自掏腰包给孩子们置办新的学习用具,为了鼓励孩子们,宋老师还会给孩子们买一些奖品。放学之后的宋老师也没有闲着,他和阿婆一起准备午餐,让孩子们留在自己家里吃饭。80多岁的宋老师对我们讲起这些事情来总是送眉飞色舞的,似乎只要谈及孩子们的事情,宋老师又变回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支教期间,我们一行人是住在宋老师的家里的,我们时常看见阿婆望着宋老师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向我们埋怨说宋老师又不吃饭就跑出去办事情了。在接下来的几天支教活动中,宋老师总会提前给文化站的教室开门,也会时不时地来看孩子们的听课情况。他总是鼓励我们,说我们做得很好了,可我们心里明白,我们现在所做的,都不及您为孩子们所做的事情的千分之一呐!我想,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宋老师也许是最贴切的了,宋老师投身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燃烧自我,无怨无悔,为孩子们照亮了眼前的路。受到宋老师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高何镇支教,给山区教育带去了希望。
如今,我们的支教已经结束,当时是宋老师把我们一行人送上了离开的车。车启动了,我从车窗向后望去,烈日下,80岁的老人却显得精神矍铄,我想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正是这样的信仰,筑起了宋老师的育才梦,也筑起了孩子们的成才梦。
http://www.dxsbao.com/news/54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