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渠寻踪:我们先辈的力量
——资环学院金水水文化溯源实践队
2017年7月3日,社会实践第四天,我们的目的地是贾鲁河与东风渠交汇处。今天的天气炎热,上午十点,室外温度即高达37摄氏度,我们顶着头上炽热的太阳,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出发,乘坐公交车,历经两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臬村。在观察过几近陨灭、正在治理改造的贾鲁河之后,我们前去考察黄河和郑东新区水域的连接线、郑州市北部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东风渠。
郑州东风渠是1958年开挖的一条引黄灌溉渠,是河南人民义务开挖的一条全人工渠,无机械,全人力,一锹一锹的挖,一筐一筐的运土,在上世纪60年代初竣工。1960年、1961年两次试放黄河水,由于泥沙淤积,造成两岸土地盐碱化,不能继续使用。1962年起,贾鲁河、将索须河以北渠道废除。渠首从臬村闸处开始,全长19.7公里,现已成为市区和近郊的主要泄洪排污河道了。如今,作为黄河和郑东新区水域的连接线。2007年7月,清淤结束的东风渠引入经过沉淀的黄河水,借东风渠告别了“臭水渠”的历史。
在贾鲁河桥南侧,已沉淀过的黄河水正源源不断地通过水闸,注入到东风渠之中。东风渠水呈碧绿色,水质浑浊,渠中生长着芦苇等各种植物,河中曳动着从黄河而来的小鱼。清亮的河水在阳光下,反映出来的是黄河的气质。
据老人们说,开掘东风渠时,没有挖土、运土的机械可供使用,只能由河南人民分段、分片包干,用铁锹挖土,用手推车、架子车或抬筐运土,挖到深处遇上水,就用水桶挑水,水桶不够用了,就用洗脸盆一盆一盆往岸上传递。许多人都携着简单的铺盖和挖土工具,搭起帐篷,住在河堤上,风餐露宿,大干苦干,到上世纪60年代初,终于开挖出一条人工渠道。渠道建成后,因是一项浩大的相互配套的系列工程,根据当时的形势,总称为东风渠。
东风渠是我们上一辈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他们无私且充满希望的付出才使得这条河渠流过郑州,成为市区和近郊的主要泄洪排污河道,成为郑州北部重要的休闲娱乐区域。保护东风渠,就是对我们叔伯的尊敬,是对我们曾经有过的美好的一切的尊敬,我们再次呼吁大家,保护水资源,保护东风渠。
http://www.dxsbao.com/news/530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