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坐落于三清山脚下的八磜村,传承了苏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发展成为现代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7月5日,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重返赣东北,追忆八磜魂”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八磜村苏绣厂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在一针一线中感受苏绣的魅力,惊叹“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坚定了守护“非遗”文化的决心,立志踏实作为,以昂扬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
古艺苏绣,感悟非遗独特魅力
烈日炎炎似火烧,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苏绣厂参观学习。白发苍苍、绣艺精湛的苏绣传承人向队员们认真介绍了苏绣在八磜村的发展历程,并亲自向队员展示了苏绣的针法技艺,她告诉队员,八磜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引进苏绣并建厂设岗。一直以来,绣厂不断挖掘“非遗”元素,并将传统文化的艺术符号进行提炼重构,同现代审美意趣相结合,融合到绣品设计中,让传统文化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了解了苏绣的传承流变,也深切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愈加坚定了传承并保护“非遗”的信心与决心。
二
穿花纳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观结束后,苏绣传承人带领队员们前往绣室进行苏绣体验。在她的指导下,队员们认真学习了苏绣特有的针法与设计方式,切身体验了历史悠久的苏绣文化,感悟到了非遗文化绽放出的迷人光彩。队员们纷纷表示,以苏绣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我们作为青年一辈,更应积极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奏响一首共谋发展的赞歌,以此献礼二十大!
三
共绘绣品,谱新篇献礼二十大
文学院社会实践队以《喜迎二十大》的苏绣作品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实践队员全程参与了绘制底稿、运针刺绣、成品装裱等制作环节,与苏绣传承人一同绣制了写有“喜迎二十大”的精美绣品。队员们以细密针线表达严谨踏实的青年风貌,纵情绘写飞针走线里的文脉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的瑰宝,是延续文脉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在历史云烟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在历史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经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将以吾辈之青春,谱写新时代的华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践感悟
实践队员陈睿芸
今天我们参观了苏州金绣刺绣工艺品会社,从苏绣的起源到苏绣的发展,从画面设计再到动手刺绣,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苏绣的魅力。看似简单的穿针引线却蕴含了数十种不同的针法,让人不得不感叹苏绣艺术的博大精深。走近苏绣,仿佛能体味到设计师一笔一画中蕴含的真情,感受到绣娘一针一线中所寄托的真心,让我们受益匪浅,也激励着我们青年一辈躬行实践,有所作为,献礼二十大。
实践队员吴若瑄
来到八磜村苏绣厂,我们陶醉在苏绣的栩栩如生里,憩息在穿针引线的苏绣梦里。指尖拂过匆匆千年的华夏岁月和亘古不变的悠悠匠心,将千年前的文化掬到眼前,映照如今立于时代潮头的我们。于苏绣织出的瑰美之梦里,寻找新时代的方向,踏上新时代的征程,砥砺前行,踔厉奋发,以昂首阔步前进的姿态献礼二十大。
实践队员郭钰静
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见证着绵延不息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非遗”与新时代相遇,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通过苏绣传承人细致的讲解与亲身体验,我们在一针一线中了解了苏绣的前世今生,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满头白发的绣娘奶奶的工龄长达四十年,满是硬茧的双手诉说着她潜心研究苏绣的漫长时光。横跨百年时空与万里距离的苏绣传承体现了勤耕不辍的精神,这更激励着我们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撰稿人/投稿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聂敏祯 胡佩雯)
http://www.dxsbao.com/news/4734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