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原老师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及马克思主义辩证关系在物理化学中的体现?
A:在化学这一门自然学科的认知过程中,改变世界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世界,而在尝试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进一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并且通常会对之前片面的认知进行纠正和调整。
拿我们物化课堂上的内容来说,改变世界其实是局部地改变了一个体系的变化方向,比如说自发性,手机放电自发,而充电就诉诸于外界、大自然、太阳供给比我们源源不断的能量,因而只能说我们局部地改变了一部分,不能说我们彻底改变世界。同样我们不能改变很多的认知规律,除了部分不完整不客观的规律,否则我们就会受到惩罚,也是提醒我们需要再进行调整。
Q:那么还比如我们学习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也是在我们之前片面认识,提出永动机的制造后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提出来改变世界的热二热三定律。
A:对的,这也是在完善我们认识世界的片面性。
Q:我们都知道您的课堂中经常都会融合许多学科,干货满满,结合你最近提出的将物化和诗歌的有机结合特色,您能够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做到把自己的课堂打造得如此灵活多样的呢?
A:在周二的某一节课堂上,当讲到相变中名词解释“露”时,我就想到了“朝露”,然后隐约想起了有这样一首与朝露相关的诗歌,因此向学生互动提问,有学生就回答到了“朝露待日晞”,当时也就激发了我的一个全新思路。当我回到家里后与孩子进行交流,又查阅了资料,就更加充分地了解了整首诗歌,让我对自身下一步课程的开拓又了新的思考。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结尾,在生活就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启迪,同时在课堂上也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引入,这种思维的潜在启发会比直接念出来的效果更好。由物化名词解释结合文学创作的一种模式,从物化到文化,又如熵是一个时间之矢,与时间维度无关,就像诗歌中由自然景物却能联系起人的情感一样,两者是互通的,其实课堂上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大家彼此共同成长,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Q:您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可以用来解释化学的世界观?
A:在化学学科中我们往往从物质观的角度来解释,但是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绝不只是化学中的物质,它的范围更加广,在我们化学学习中的模型就是抽象出来的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也是紧紧联系的,而意识又需要我们进行表达,所以语言也是哲学的,所以在我们课堂上经常有同学提到大道至简。
http://www.dxsbao.com/news/4401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