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意味着什么?“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也属于青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到“南湖红船”上崭新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到驱逐鞑虏的抗美援朝;从抗震救灾前线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防疫道路上的“最美逆行者”,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接续奋斗,无私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但现在有些青年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行动,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独自吃饭玩手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冷漠无情,自我封闭,这与民族和国家对青年的期许相去甚远。2021年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书上曾写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创造的人们。”青年应该有的人生观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青年最应有两种人生态度,“格物”与“致知”。
“格物”,就是《老子》里面介绍的“观之于物而知身”,意思是要探究万物的规律,要在身正诚意的行为上用功,在知识的累积上用功。要做到“格物”,首先要学会积累知识。人在少年的时候,总以为学习辛苦,这经历就像你抱怨自己年值芳华时,忽然生出了丑陋的青春痘。你以为它无端占用了你的生命,于是在思想里,痛苦的煎熬与美好的想象激烈冲突。其实它们都是你人生必不可少的阶段。唯一不同的是,青春痘你保养的再好,终会留下疤痕,但书哪怕你只读一本,都会把美融入自己的灵魂。蔡康永说过:“读书,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那些看似无用的学习,正是我们区别于别人的意义。学习,更重要的就是让一切不解,都有据可依,让一切困惑,都有法可循,让愚昧走向聪慧,让落后的大脑接触到开明的思想。
要做到“格物”,还需要保持身体健康。20—30岁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期,从身体发育的成熟度与新陈代谢的顺畅度来讲,二十多岁的人身体是处在最健康的时期,疲劳消除也快。也正因为如此,使得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对自己的健康过度自信,并不太注意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维护。加上繁忙的工作与应酬、不规律的睡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并不适合自己身体的运动方式等因素,让很多人在二十多岁身体素质就开始严重下降。“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华大学的一种体育精神,清华的历史上有一条“铁”的规定: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其目的是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致知”,意为达到完善的理解。《说文》里面说:“致,送诣也。”也就是有“送”和“到”的意思。全面而系统地用“格物”所获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去规范我们的意识思维,确立以道德为准则的正知、正见、正识,达到以“知善明德”为基础的“理通法随”,这就是致知。在我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健康的身心后,就要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建设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上。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应明确人生目的,具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高尚的人生追求,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奉献中成长;需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在脚踏实地、昂扬进取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更多机是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创造的人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成就璀璨人生!
http://www.dxsbao.com/news/4400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