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当我们在谈论支教时,我们在思考什么
支教活动已经进行一大半了,关于支教,笔者思考了很久,写下了这篇文章。
“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教育”
许多年前,社会上的好心人士帮助国家落后地区最直接的方式是拨款,好像自己就能帮助不少穷人脱贫,摇身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慈善家。确实,落后地区的确需要有一部分这样的人来提供资助,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从此发家致富,也就是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带动贫困的人。
大凉山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位居大山深处,十分贫穷落后。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其落后贫困被社会知晓。自此,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知名人士,都会拨巨款资助大凉山。源源不断的金钱的确能够改变当地落后的一些现状,但在闭塞的大山里,居民们思想的贫瘠并不能让他们永久地摆脱贫困,甚至还有一些人被“不劳而获”的金钱腐蚀,变成好吃懒之人。只有少部分有思想觉悟的百姓懂得发展当地的产业,并带领着一群人逐渐走出贫困,毕竟思想觉悟高的老百姓只是少数。社会学家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站出来说: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改变现状,才能彻底地帮助他们走出贫穷。既然改变不了大人,我们就改变孩子吧,告诉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告诉他们山的那边有高楼大厦,有浩瀚星辰;告诉他们“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是贫困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又有多少人愿意燃烧自我致力于帮助大山的孩子走出去呢?这时,就慢慢地有了“支教”这一说。
关于支教的一些误解
中国的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支教分为三种,长期支教、接力支教和假期支教。长期支教和接力支教往往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因为它总是传达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社会正能量,教会人不计得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与爱心并存的行为。“乡村支教老师”也就此成为美丽勇敢又富有爱心的代名词。反观假期支教,由于参加假期支教的多半都是青年大学生,出于成长自我、锻炼自我、奉献爱心等目的,他们往往会选择在寒暑假参加这项有意义的活动,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由于参加假期支教的大学生们没有达到社会对“支教”这一行为的想象与期望,“假期支教”往往会被纵向理解为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二次伤害”,大哥哥大姐姐们匆匆出现匆匆离开,带给孩子们短暂的快乐又让他们失落很久很久。而且假期支教给人的印象总是大张旗鼓地去宣传,去告诉别人自己做了什么,然后评得一大堆奖项,看起来毫不费力还赚得体钵满盆。
可是,短期支教真的有那么多弊端吗?
没有亲身体会过的事情,永远不要听别人的猜想和揣测。
不管是长期支教还假期支教,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去支教,总胜过只顾捐款的“大慈善家”,钱只能买来粮食饱肚子,不能教人如何去赚更多的钱。就像落后的地方之所以落后并不是没人帮助,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思想的麻木。虽然“假期支教”也不能教别人如何去赚更多的钱,不能教小孩子们太多课本的知识和怎么考试,但短暂而深刻的印象总能让他们记住一些大哥哥大姐姐教给他们的很多道理,得到在学校从来没有得到过得重视,是对自己和对成人世界的“二次认识”。至于“二次伤害”,离别总归是痛苦的,可是在成长的过程,离别是一门必修课,孩子们不会因为没有“夏令营”的存在而不经历离别,只是可能来的早一点罢了。
笔者所在的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赴广水队今年暑假驻扎在广水市蔡河镇小河中心小学,当地的麻将文化十分盛行,很多家长因为打麻将错过了接孩子的点,开着飞奔地摩托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很多家庭就从一个温馨的小家变成了缺乏一方疼爱的单亲家庭。可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子,会不会变成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大人呢?答案是未知的。但是至少大学生能够多陪伴一下孩子们,握着他们的小手画出一道道彩虹,告诉他们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宇宙,告诉他们不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把自己身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心底保留小小的念想,想成为和哥哥姐姐们一样的大人,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且如支教何?
和笔者说的一样,笔者所在的志愿服务团虽然很少教孩子们怎么做题,怎么取得好成绩,但是整个服务团总是在寻找各种机会和孩子们接触,去更多的陪伴孩子,帮助他们培养好习惯,树立好思想。
不过支教,真的仅仅只是支教吗?
没有开始行程之前,笔者一直以为支教就是整天教小朋友写写作业玩玩游戏。事实上,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团除了教书育人,也会为了支持当地学校教育的发展,发挥专长为学校或基层政府完成一些事务工作,比如笔者所在的队伍帮助幼儿园彩绘墙壁,给山村里的小朋友一个更美的教室,也会帮政府做一些相应的精准扶贫的宣传工作,调研当地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仍然有贫困地区的存在但也保留着原有的民族习俗,一边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一边致力于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思想。
支教不仅仅是支教,支教是从各个方面帮助和支持教育,包括对孩子们的教育,包括对支教成员的教育。
不过当今支教服务团队越来越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但笔者相信,把“关心和支持教育”铭记于心,把支教精神发扬光大,并坚持不懈地对一个点进行对口教育支持。“短期支教”终究有一天会不再背负负能量。
支教,我们一直在努力。
http://www.dxsbao.com/news/401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