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心海相宁”暑期社会实践队利用七月八、九日两天时间对海宁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首先选取了南关厢作为活动地点,一行人参观了硖石灯彩展览馆等许多藏品丰富的展馆,同时也有幸拜访了硖石灯彩的著名制作人孙杰老师,在他生动幽默的讲解下我们对硖石灯彩的起源以及发展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我们选用问卷形式对当地居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态度和意识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海宁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了解较深,保护意识也比较强。次日,我们来到江南皮影艺术团下乡演出地点—袁花镇,并在这里与海宁皮影戏传承人郎章铭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一番交谈后我们了解到,郎氏家族从清代开始便从事皮影戏制作及表演工作,“海宁皮影”作为南派皮影代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采访过后,我们有幸观赏了他们的皮影戏演出,一曲终落,万籁俱寂,光影兼灭,唯留下一方白幕。恍若是一场梦,热闹过后了无痕迹,沉浸其中的不仅是皮影艺人,更是观者;流芳百世的不仅是一场皮影演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朽价值。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我们每个参与者都收获颇多,我们不仅对某一个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自己的理解,更对整个文化遗产的大方向有了更加明晰的把握,同时,我们也以“海宁”这个特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窗口,进而探索横向角度更为宽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达成了共识:谈保护,单靠政府的一己之力是万万不够的,唯有集结人民群众的力量,为每个人最大限度的提供身体力行、建言献策的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能迈向一个崭新的高峰。在此,我们坚信,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情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会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news/380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