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我们生活的一个习惯
张凤旭,男,汉族,大学本科,共青团员。曾担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第十一届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重庆市高校青年志愿者骨干训练营G50二期班正式学员,现挂职重庆至善社工,成为了一名职业公益人。2013年9月加入志愿服务体系中至今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300多小时,参与关爱孤寡老人、关心残疾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市民学校、山区支教、大型赛会等50多次志愿者服务活动。
参与志愿服务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从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很多。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读书时灿烂的笑容,那些佝偻的老人们送别时不舍的身影,都成为我的心灵的支柱,使我的志愿之路越走越远!用我的话说:“志愿服务不是一句话,不是一次活动,而是我们生活的一个习惯”。
聆听背后,是默默的坚守
“社会工作的真谛在于聆听,聆听案主的心声,聆听自己的回应,聆听社会的呼唤!我们周边的每个人都有梦想,而我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社工梦。”这是公益老人奇哥在一次演讲中的话,这句话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我在平常工作中的点滴——聆听居民的心声,坚守社工的梦想。
带着责任、带着满腔热情,我在至善社工开始了自己的专职社工之路。在被分配到廊桥水岸市民学校之前,我对廊桥水岸小区一无所知,甚至还为能够近距离接触各种孤儿而暗暗高兴。当我来到廊桥水岸小区的时候,第一次面对如此高档的小区,有些茫然无措。在各位领导和周边同事的帮助下,我迅速适应了环境,进入了角色,以专业的社工价值观,尊重、接纳每一位社区居民,建立科学的专业的工作关系,帮助每一位能够帮助的社区居民。作为一名社工,把有限的精力全都倾注到帮助社区居民中去,实现了社区居民的增权赋能、助人自助。同时作为共青团员,我于每月坚持到社区参加服务工作,加强双方联系,使志愿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创建志愿者队伍服务居民群众
秉承“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创建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成为政府与居民之间扶贫帮困的桥梁和纽带,携手为弱势群体开辟通道,并且以无偿奉献的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挖掘壮大服务的潜能。总之,我不怕艰辛、主动热情地配合工作,展开活动、调查研究,与相关人员在社区团建、居民融合、青少年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在此期间,我作为廊桥水岸市民学校工作人员与社区讨论并决定与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溉塘新村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签订合作协议书,在高校与社区间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在校大学生与社区青年共同成长,为同学们服务社会创造条件。至今我组织60余名青年志愿者成功走入社区开展义诊服务。志愿者们不辞劳苦,热情负责地对社区150多名中老年人进行病情咨询、给予治疗建议及实施推拿服务,还对社区居民进行简单推拿手法培训,活动在社区引起了强烈反响,纷纷要求我们长期开展此类活动。能够实实在在地服务于群众,维护人民身心健康,我们倍感欣喜,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志愿者行动,为社区服务,提高自我的信念。
青春无悔 志愿前行
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志愿者公益活动,我思想上更加成熟,活动能力更加增强,公益业绩也更加显著。由于经常参与社会活动,我视野开阔,知识面更加宽泛,工作成绩更加显著,对单位和社会都带来了良好影响,成为了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信念,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志愿者的头上没有光环,志愿者的物资环境是贫乏的,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却是富足的。我们努力发挥着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志愿之路,我将为志愿者服务工作以及公益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news/362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