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的深远意义。这一论述极大地拓展了“三个自信”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阐释道路、理论和制度相互关系,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理论,同时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新的动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文化自信从内涵上可解构为三个层面:一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与自豪感;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信念,从发展实践中把握文化发展前景;三是对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合理的扬弃。可见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导向,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与目标所在。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根本上推动了对中国理论、道路、制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文化自信的建立使理论自信更富有引导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力、制度自信更有保障性。
现如今,尤其是在青少年及大学生群体中,情人节、圣诞节等已经被很多的青少年所普遍接受。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西方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和渗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西方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早期,那时候文化交流是一种交流对等的文化交流活动,双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活动。是一种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相互繁荣的文化交流。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西方对中国的侵蚀和控制有战争和物质层面转换到了精神层面,从依靠强权和暴力转向了方式更为温柔,但渗透性更强的文化侵蚀 。西方世界使用它们的各种文化,对中国文化进行各种各样的渗透。已达到它们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目标。这是一种新的和平演变,我们可以痛心的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西方世界的目的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较几十年前下降了很多,几千年的文化被精髓被西方文化在短短的几百年的时间里挤兑的缺少了市场。
文化自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的核心力量。而文化自信正是甄别文化优劣,应对文化冲击的核心力量,只有在准确把握自身社会本质以及社会发展阶段与方位,掌握自己所处时代特点,并以此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从现实与具体的条件和环境出发,选择适应与满足当下实践要求的文化观,才能应对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侵蚀。
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多元的文化体系共存的现状下,正确地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把握时代需求,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辨识与把握,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理性的扬弃,实现对文化的理性自觉与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片面求洋、全盘西化的错误文化观有所蔓延。文化自信就是不忘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历史来源。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和正能量,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他还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http://www.dxsbao.com/news/239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