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的《三生三世》里,除了哭倒众人的三生虐恋,还有一位帅哥的吸引力也十分致命——夜华的胞兄、白浅的师父墨渊。虽然不是官配,墨渊和白浅这对混合着崇拜、亲情、友情的师徒CP,也吸尽了天下少女粉的小情绪小感伤。
回到故事开始的原点——她和他相遇的“昆仑虚”。这个昆仑虚到底有何来头?《说文》里讲,虚,大丘也。而昆仑虚这一座名叫昆仑的大山,交给墨渊这样根正苗红的天君嫡子来掌管,地位可见一斑。
除了昆仑虚,壹读君打赌你一定还听过各种各样的“昆仑”:昆仑山,昆仑神,昆仑奴,还有昆仑山上的诸多神仙和奇幻瑶池,是不是都无比熟悉?说起昆仑二字,意象实在包罗万象:又是山又是神又是仙,甚至还能带指整个中华大地,哪个仙侠小说若是没有“昆仑”二字,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如同水煮鱼里没有鱼……啊不是,如同水煮鱼里没有辣椒。
所以有人云:昆仑山上昆仑奴,昆仑面具传东都。义气肝胆昆仑鉴,玉虚宫中造化炉。
细论起来,中国人对于昆仑的崇拜,乃至于修仙者将昆仑作为大神孵化器的不二场所和必经之路,始于山海经。和蓬莱、夸父这些神乎其神的传说一样,昆仑山在山海经里,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完之后也许你就发现,玄幻小说里的那些脑洞和想象力,简直都弱爆了——
先是《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蠭,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蜇鸟兽则死,蜇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
又“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
《西次三经》里说昆仑之丘是“帝之下都”,既天帝在人间的都城,相当于天帝在天上呆得烦了,下来人间戏耍时的行宫。而这么重要的行宫,当然要有人来管理,这个管理者就叫做陆吾。陆吾不是人,是神仙,长得样子则半人半虎:虎身、九尾、人面、虎爪,想想就威严可怖。除了陆吾,昆仑之丘上还有看起来像羊但是吃人的兽、蜇什么死什么的毒鸟、以及天帝的内务大总管鹑鸟。
除了神兽和怪鸟,昆仑山还是许多河水的发源地,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河水出焉”。古时把黄河就称作“河”,黄河从昆仑山发源,所以从秦汉之后的人寻找昆仑山,都把沿着黄河找源头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到了《海内西经》里,则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响立昆仑上。”
这里就更热闹了起来:昆仑山除了是“帝之下都”,更有了直观的描述:方圆八百里,高万仞。这里的“万仞”还真不是所有山都能笼统一说的“万仞”,山海经里五千仞、二千仞的山居多,就连华山也只有五千仞,后来陆游所写的“五千仞岳”,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昆仑山高,昆仑山上的稻子就更不得了:一颗稻苗有五寻高,五个人合抱。这里的一寻是八尺,相当于1米6,5寻就是8米高。(顺便说,杜甫有诗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以寻、常一语双关,因为寻常都是丈量单位,所以才能和“七十”对仗。)
这里还说,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都用玉做的围栏围着,每一面都还有九个门,每个门有开明兽把守。开明兽高大、身子像虎、九头、人面,雄赳赳气昂昂朝着东方而立。这么正规堂皇的布局和禁卫军,必然非天帝的行宫莫属了。行宫的门禁森严,行宫里更有“百神所在”,像不像希腊诸神聚乐饮酒的奥林匹斯山?
最后到《大荒西经》,昆仑山再次现身:“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皆有。”
西王母终于出现了!!不过这个西王母和后世那个仙姿婥约的王母娘娘形象上差得有点远——她带着玉做的首饰,老虎一样的牙,豹子一样的尾巴,住在洞穴里。啊不,山海经里的西王母,甚至都还不确定是个“她”,只是一个半人半兽的图腾而已:
不过,昆仑山到底就这样和西王母挂上了钩。不仅有西王母,昆仑山上还“万物皆有”,口气已经大得不得了了,难怪小神上去可以成大神,大神上去就能成仙成佛。
一部《山海经》,让昆仑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将昆仑山从西面的一座大山真正拔高至修道修仙的不二之山的,则要数起于两汉、兴于魏晋的道教。
道教文化里对“昆仑”二字的崇拜简直不能更多——明末道教混元派(也就是昆仑派)的道场就设在昆仑山,封神演义里说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也在昆仑山,这种习惯甚至一直延续到金庸小说里的昆仑派道士……
那么问题来了,道教是如何选中了昆仑山的呢?
还是因为西王母。
《山海经·西山经》里说,西王母“司天之厉及五残”,掌管天下的灾难和祸事。西周的《穆天子传》则更近一步,说“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这是周穆王西巡,谒见了西王母(注意此时的西王母形象已经从半兽人变成了女神),还和人家谈了一场精神恋爱。临别的时候西王母含情脉脉说给周天子的话,“将(枪同音)子无死,尚能复来”这最后八个字,就是说“希望你还是不要死好了,这样就能再回来和我相见”。
原来是因为西王母能让人长生不老啊!
值得注意的是,西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虽然这么喜欢周穆王,却只是随口说了说要他不死,而到了汉代的《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羿妻嫦娥窃之奔月”——西王母就直接把不死之药赐给了后羿。只能说在西周时期的神话传说里西王母还没有长生不死的仙丹,可怜的周穆王,只差那么几百年,西王母还没“发明”不死仙丹,相见恨早呀。
得道升仙、长生不老,是道教的终极追求。《山海经》说西王母掌管天下的灾祸,《穆天子传》暗示西王母掌握人间的生死,《淮南子》接着发挥,让西王母直接把不死之药给了羿,据说汉武帝还得到了西王母的蟠桃……自此将西王母有不死仙丹这回事,彻彻底底给坐实了。
随着西王母从昆仑山上的半兽人一步步演化成部落首领、山神、甚至成了统领女仙、掌管生死的王母娘娘,昆仑山的灵妙之处也跟着越来越强大。到了明代冯梦龙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时候,白蛇娘娘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要盗仙草去救相公,便直奔了昆仑山。
“以至于现在小说家们笔下昆仑山上,不论是住着大神师父、埋着元神、藏着天机、还是打通昆仑山就能过关升仙,再怎么编都不用担心夸大其实,因为人家山海经早已说了,“此山万物皆有”嘛。”
预告:除了昆仑山,轩辕剑也是玄幻武侠里出镜率最高的超强武器,至于这把轩辕剑到底从何而来,各位看官,且听下回分解咯!
参考资料:
1.《说文解字》 许慎 著,中华书局出版
2.《山海经》 陈成 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3.《国学备览》,穆天子传,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淮南子集释》,中华出局出版
http://www.dxsbao.com/news/195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