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千里眼和顺风耳原来长这样 大足石刻发现“真容”

千里眼造像
千里眼造像
顺风耳造像
顺风耳造像

  说起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你知道他们究竟长什么模样,用什么武器吗?这个答案就藏在世界闻名的大足石刻石门山石窟中。昨日,大足石刻研究员办公司副主任李小强介绍,经过专家多年研究,在石门山玉皇大帝造像龛中的两尊1.82米高的造像,就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我国各个石窟中,千里眼和顺风耳同时出现的造像非常少见。

  千里眼顺风耳造像全国少见

  这两位神将,雕刻在石门山玉皇大帝造像龛中,这尊造像龛正中间雕刻着玉皇大帝像,端坐在龙头靠椅上的玉皇大帝,身旁两位侍者举着日月宝扇站立左右。而在他们外侧,则站立着两尊高达1.82米的神将。李小强说,经过专家多年研究确定,这两尊造像就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矗立在造像龛左边的是千里眼,其清癯的面容上,嵌入一对若铜铃般的眼睛,脑后有两根飘带,迎风而舞,身上穿着甲衣,腰间系有勒带,左手平举于胸前,拿着一个圆柱体的器物,右手紧紧地反握着一柄双尖长刃矛。

  造像龛右边的则是顺风耳,其头部有所残坏,从其咧嘴的动作来看,似乎正用力作倾听状,上身仅有一根披带,右手在身前紧握一器物,前面类似木棒,下端的绳带从颈后绕过,又搭于身前。

  两位神将穿着极少,下身都着短兜,结实的肌肉,暴突的青筋得到充分显露,加之双腿间裹着的护腿甲,以及手握的兵器,显示出他们作为玉帝手下得力神将的身份。

  李小强说,该龛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神将,尽管在古代流传已久,但是在造像中殊为少见。对于千里眼的说法,在《北史》“杨逸传”中记载:“逸为政爱人,尤憎豪、猾,广设耳目,善恶毕闻。其兵出使下邑,皆自持粮。人或为设食者,虽在暗室,终不敢进,咸言杨使君有千里眼,那可欺之。在州政绩尤美”。可见在北朝时,民间就有千里眼的俗称。

  千里眼拿的是望远镜吗?

  李小强说,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雕刻艺术极具个性。匠师为了表现他们的特征,在生理、持物等方面作了仔细的推敲。

  但令专家疑惑的是,他们手上握着的器物是什么呢?

  李小强说,顺风耳手中长长的器物,曾有专家表示这个器物是雕刻的一条蛇,也有人称它是一种“听筒”。“在《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故事里,就有‘操蛇之神闻之’的说法,说的是神将听闻愚公之事后,便禀报上帝。书中操蛇之神具有某种超凡的神力,或许这种神力就来源于他手中持的蛇。”

  李小强说,不管如何,千里眼手中持有的这种器物肯定具有辅助他听闻千里之外的功能。

  那么千里眼右手握的圆柱体器物,又是什么呢?李小强说,这个类似单筒望远镜一般的器物究竟会不会是古代的“望远镜”,目前还不得而知。

  李小强说,虽然研究在继续,但可以肯定的是,雕刻这些器物时,匠师是根据当时生活和自己想象创作的。

  那么是谁营造了这龛造像呢?李小强说,在龛内保存的题记有所记载:系杨伯高为他的父亲杨文忻所造,时间为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在龛内,还刻有杨文忻的“真容”像。重庆晨报记者李晟

http://www.dxsbao.com/news/19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东方嵎夷之地,技艺传承之始

冶制锡镶,与杯盏间相遇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土火迸发讲人间瓷话,彩釉黑陶里看德州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6项。地方对于非遗申请和保护传……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鸢都凝雅韵,鸢飞挟风鸣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潘宇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助力非物质文化…… 潘宇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1日电(通讯员逄文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 逄文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刀光剪影里,论指尖流霞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因为入门成本低,技巧多样不拘一格,受众多为妇女老人,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火淬琉璃光影,熔叶徐染绣芙蓉

要谈淄博,要讲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为稷下学宫成就百家争鸣的美谈盛况,他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聊斋志异》,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璀璨辉煌。陶琉文化聊斋文化黄河文化……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威海锡镶技艺,探析非遗媒介化生存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保留着归属民族的根,亦是一种无形且无法代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在新媒……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锡镶传承现状,助推非遗创新传承

中国青年网威海7月31日电(通讯员张腾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建设等有着重要意义。为……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北京朝阳来广营万通市场发生火灾 消防正在扑救
网友图片网友图片网友图片网友图片   警情播报 2月27日7时45分,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朝阳区来广营万通市场发生火灾,指挥中心立即调派6个中队33部消防车到场处置。目前,消防官兵正在奋力扑救火灾,请大家不 …
北京“光猪跑”造型吸睛
    2017年2月26日,跑步爱好者参加“光猪跑”。当日,由跑步爱好者自发组织的2017年北京“光猪跑”活动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光猪跑”活动的参加者只着泳衣或短裤等进行健身跑,以此倡导亲近自然、积极 …
一块塑料布能逼停高铁 “轻飘垃圾”危害大
  最近,郑州铁路局管辖内的高铁接触网频频遭到一些“轻飘垃圾”的侵袭。目前高铁的运行用电,都来自高铁线路上方的接触网。塑料布等“轻飘垃圾”一旦缠绕在高铁的接触网线上,就有可能影响列车受电弓的正常取 …
该给疯狂打赏装上刹车片了
  李清  家住杭州富阳的楼女士,近日发现自己支付宝里的3万元钱不见了,银行卡里的10万元钱也不翼而飞。原来,是丈夫倪某偷偷转走了钱,购买了大量礼物打赏给直播平台的女主播。经过民警批评教育,倪某向妻子 …
男子借30万讨不回 坠亡留遗言请家人帮讨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日前,芜湖市繁昌县发生一起悲剧,48岁男子徐某从4楼坠下身亡,经鉴定系自杀。据其亲属介绍,几年前徐某将家中仅有的30万元存款,借给了3个朋友,每人10万左右,口头约定1年还钱。 …
杨德武故意杀人申诉案:3次立案复查推动案件再审
  2017年1月19日,对于安徽省检察院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该省检察机关迎来一年一度的“大考”——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上,报告中有关纠正冤假错案 …
跟拍陈满被骗的拍摄者:现在深深地忏悔
陈满(资料图片)  制图杨仕成  拍摄者三月前就知道陈满被骗。  拍摄者道歉。  26日早上,原本打算去成都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徐昕见面的陈满,突然变卦,将自己关在屋里一上午。徐教授是帮助陈满洗冤 …
河南男子手机定位发现妻子婚外情 将情敌刺死
  记者高志强牛静芳通讯员李凤文  核心提示|浚县一女子外出务工找到“真命天子”,其丈夫特为她买一部苹果手机,定位发现奸情,在宾馆门口蹲守3个多小时后,抓获妻子和其情人,盛怒之下将情敌刺死并抛尸荒野 …
乐视陷“100%兑换手机”变卦门 80人集体诉讼
  因为活动公告“100%兑换乐视手机”的表述事后改为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乐视陷入一起80人的集体诉讼。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近日开庭审理了此案。  这场由乐视官方社区“乐迷社区”2016年2月春节期间 …
网上疑出现邱少云证件照 当年班长:看着有点像
疑是邱少云证件照  近日网上出现疑似邱少云照片,经本报报道后,引发了上百万读者关注。昨日重庆晨报记者获悉,邱少云生前班长锁德成看了照片后说,“看着有点像。”  兰州晨报记者赵野带着这张照片,赶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