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呼吸着早晨清新的空气,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杏花书院“青年之声”服务队走进许村,寻觅历史的足迹。志愿者们怀着一腔热忱,在太行山深处与世界接轨的古村落—和顺许村,开启了“三下乡”征程,为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传承奉献自己的力量。
走近“国际范”的许村
这个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老屋、新居错落有致,不仅吸引了众多喜爱自然田园风光的“农家乐”游客,还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大师的目光。走进村子,就会发现她那难掩的书卷气,她的颜色里有太多太多的古朴气质,镶铁的门、青石板铺成的悠长古巷、街道两旁的老式店铺建筑吟唱着民风清韵。这是一种具有“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的古朴风韵。
近几年,许村的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志愿者们通过发放问卷、走访访谈等形式,了解许村改革开放70年的变化,探寻许村各类手工艺与世界接轨的脉络。“以前的日子那么苦,现在的日子一天天的变好了,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农家乐从2007年开始在村里出现,在旅游业和国际艺术节的带动下,整个村子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一位农家乐老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许村国际艺术公社不仅让古建筑文化熠熠生辉,同时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初识“艺术范”的许村
充满设计感的涂鸦农村墙、依稀回荡着说唱西厢曲的老戏台、一针一线串联起的精致布艺……让我们与“艺术范”的许村初识。踏在明清古街的四通八达的长巷里,感受刺绣、凤台小戏、七巧布艺、泥塑、铁艺文化的熏陶;走过彩绘墙壁,感受奇谐雅趣、特列独行的人物造型、体会内涵丰富、构思精巧的涂鸦故事。在走访的途中,志愿者们遇到村中“七巧布艺”的老艺人,了解到村里每家每户都会布艺,但大多为老者,制作的各类布艺都是自给自足,且多为日常用品。希望通过志愿者们对许村手工艺发展的考察、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传统工艺,为当地手工艺的传承贡献己力,同时将这一份传统文化继续传承。
志愿者们调查寻访村干部对村子的发展及管理理念,并利用志愿者们不同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提出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新思路,对当地民间艺人手工艺传承献计献策,共同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者们在走访中用实际行动感知历史,在实践中品味文化古迹,领路文化古迹的余香。
第一站的结束意味着下一站的开始,愿“青年之声”服务队本着坚定不摇的心,去看、去思、去行,为传统文化发声,为传统工艺发声,在奉献中展现风采、锻炼智慧、贡献力量,爱心前行。
http://www.dxsbao.com/news/1628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