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创新实验:奶茶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文字记者:郑娅雯 谷裕 蔡仁芬 摄影记者:郑玉英)
奶茶,难道只能是肥胖、不健康的代名词?我们可不可以赋予奶茶一种全新的含义?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开展的创新实验课堂—花样营养奶茶的开发及品质评鉴,就为同学们搭建了亲手制作多功能奶茶的平台。据了解,食科院的创新实验课还涉及到全麦面包的加工、枸杞果酒的产品开发等工艺。
花样营养奶茶的开发及品质评鉴由我校食科院副教授田静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并使学生掌握制作奶茶的工艺,学到一门实用的技能。田静表示,茶叶的饮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民间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然而,我国居民奶制品的消耗量长期过低,不足推荐消耗量的一半。以奶和茶叶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营养物质,全天然手工制作,增加居民膳食乐趣,同时对改善居民膳食组分有重要意义。
精心创作,始于原料
在甄选原料的过程中,同学们在珍珠奶茶的“珍珠”上大做文章。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使人在咀嚼中得到满足,但珍珠中含有大量淀粉和糖分,过度食用不利于人体健康。有位同学巧妙的捕捉到了这一点,提出了他的金点子。他将粗纤维制成圆球状,来代替奶茶中的珍珠。田静在课堂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她说:“这个想法很不错,可以适合一些正在减肥的、无法摄入高糖份的人群的需求。因为粗纤维可以给人咀嚼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给人饱腹感,使人减少对其他食物的摄入。”
西米是奶茶制作中常用的原料,但是煮西米需要经过三道工序,还要注意掌握火候。另外,煮过的西米富有黏性,盛出来的时候要注意容器的选择。为了搭配西米,有组同学选择了富含维生素、花青素的火龙果,这样不仅可以色彩突出,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准备,各小组都做出了满意的作品。田静在第二周的实验课上表示:“哪有一帆风顺的实验。其实很多人一开始配方也并不成功,不是苦味太重,就是奶味太淡,但他们经过上一次的摸索之后,尤其是到了这周,已经做的像模像样了。”
花样奶茶,追求美观
田静指出,奶茶的外部条件也十分重要。气味、色泽、分层、挂壁等等,都是食用者对奶茶最直观的感受。植物生产类1701班的麻晓爽便尝试使用黑糖来进行奶茶的挂壁。麻晓爽介绍道:“我们刚开始做黑糖撞奶的时候,一直挂壁不成功,最后实验了很多次,终于成功了。成功的那一刻,内心真的是是无比开心和自豪。”
奶盖是一种简单又美观的分层方式,许多组的同学都将奶盖用在了自己的奶茶创作当中。第四组同学的“红粉佳人”便使用奶盖来进行分层。“红粉佳人”采用火龙果和西米露混合,上面盖上细腻厚实的奶盖,下面是红心火龙果混合牛奶产生的粉红色。分层的效果使奶茶富有视觉层次感,可以说是视觉和味觉的完美结合。
功能奶茶,陷于内涵
目前,市场上的奶茶基本由牛奶和红茶混合而成,没有考虑到素食主义者和乳糖不耐症人群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六小组的同学产生了用豆奶替代牛奶的想法。与牛奶相比,豆奶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又与牛奶不分上下。
来自会计专业1603班的李沁苪说:“我开始尝试在传统奶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试着将牛奶换成豆奶。对奶茶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口味上,而开始更加关注奶茶的营养、功能以及试用的人群。”田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这个小组的创意:“这个小组考虑到了奶茶的受众问题。我在开题报告时就注意到了他们的创意。豆奶味道偏淡,我希望在他们的实验里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改进。”
花样奶茶,忠于创新
清新的茉莉花茶,为奶茶带来沁人心脾的茶香;魔芋粉和桂花的奇妙组合,赋予奶茶顺滑醇香的口感;橙子和绿茶的搭配,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一杯小小的奶茶,可以蕴含一个大大的天地。田静老师也表示:“尽管这六组同学都来自不同院系,也没有大量关于食品科学的知识。但经过简单讲解,在开题报告时,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创意,并在后来的实验课上不断完善。”
在课程即将结束之际,会计1603班的李沁苪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她说:“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学到的不仅是关于奶茶制作的制作,更多的是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对我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与本次创新课程的六个小组,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尝试,给予了传统奶茶以新的生命与内涵。奶茶,并非是肥胖、不健康、高热量的代名词,花样营养奶茶的制作告诉我们,奶茶不仅可以色香味俱全,还可以营养健康。
http://www.dxsbao.com/news/1482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