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走访|孜孜不倦,不负所托
记走访浙江大学口腔医学2002届校友周娜学姐
校友简介:周娜,女,主治医师,硕士,2009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擅长龋病、牙体、牙髓、根尖周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牙体冷光美白,前牙美容修复等。
晚上八点半的温哥华,夜幕还未降临,我们和周娜老师在约定的采访地点前碰面。初见周娜老师是在一个月前UBC口腔学院VSP项目的欢迎仪式上,那时就觉得周老师身上洋溢着潇洒自信的气质,热情而亲切。采访时间定得急,第二天老师便要出差,但还是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这让我们十分感激。
回首来时路
周老师对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是遇到了像陈晖教授一样的好老师。陈晖教授在采访前的一个星期不幸去世,周老师还曾从温哥华回国看望,却不料那是最后一面,说到这里,周老师十分动容。孜孜不倦、坚忍不拔、持之以恒。这十二个字是周老师对陈晖教授的评价。中午十二点钟,当学生都累得不行,要去吃饭休息时,早上六七点吃完早餐的陈晖教授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病人加号。标书完成时,当学生认为能够交上去了,陈晖教授仍然会不停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她们这一代的人都是这样,有时代的烙印。”周老师如是说道,语气中不无钦佩之情。
对于母校和医学院,周老师在采访中表达了感谢。“我02本科,其实一直没有离开。我本来不是杭州人,但我的朋友,我的生活圈子,包括我的老公,也是浙大毕业的。就是说这个医学院覆盖了我的人生的大半部分。”
医路赤子心
“回想过去十年,我对得起每个病人,我觉得对我们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比较重要。”对待病人,周老师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她认为,对一个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便是职业操守,而对待金钱成就名利,都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处理医患关系,她觉得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这么多年来,周老师一直秉持着的都是一定要对得起病人的态度。而病人是否信任医院和医生,周老师客观地评价道,这是一个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问题。
文化塑差异
对于国内外临终关怀、遗体捐赠制度的差距,周老师认为差距的根源来自文化,“这边人从小接收的教育就是要去contribute,去做志愿者,去奉献,但国内就缺乏这种意识。……为什么这边的人对金钱都很不care,都很乐于助人,很快乐,因为首先生活有保障,包括这边的福利制度,包括医疗啊,教育啊,特别是养老这一块。……在中国的传统,就是死要全尸,遗体捐献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对于死亡的问题,我觉得国人更加害怕死亡,西方人觉得这没什么事。”
展望未来行
周娜老师是浙江大学口腔医学七年制2002届的学生,毕业后便一直留在浙江省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工作,到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这次到UBC来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主要是为了学习科研。谈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周老师说暂无特别的打算,往后还是会在省口按部就班的工作。周老师建议我们这一代人要多出来看看世界,都见一遍,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周老师还提到:“我们也曾经讨论过什么样的人最幸福。首先就是我希望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然后就是我有没有达到自己希望成为的人……比如说我要去哪个地方哪个大学读个硕士,那你可以再去看,读那个硕士需要达到哪些要求,比如说英语要多少分,在经济上需要得到家庭多少资助,如果觉得自己可以,就往前一步。你知识面多,就有多余的选择权利。像我们那个时候就都没有怎么想过,但你们这一代应该可以。”她诚恳而带有些许感叹的语气十分引人深思。
十年浙大人,一生求是魂。听了周老师的感慨,我们也十分感动。采访结束时,天空蒙上了一层蓝纱,夜色已悄然侵入UBC校园。在和周老师合影留念后,我们挥手告别,祝愿各自旅途顺利。
http://www.dxsbao.com/news/1387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