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前,毛主席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豪气万丈,荡气回肠。八十三年后的今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塞上行小分队十名同学来到六盘山,在山雾茫茫中爬上六盘山顶,去追寻那一段动人的历史,挖掘六盘山气象人那些默默坚守的故事。
为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日前印发的《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激励新时代大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南信大塞上行小分队于7月19日下午到达六盘山山脚。淅淅沥沥的小雨为本就湿寒的山中更添一丝凉意,一行人乘坐景区大巴向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出发。透过车窗,透过缭绕的山雾,我们看见了隐约蜿蜒在林中的红军小路,那些年红军一步一步翻山越岭走过的路。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之后,我们站在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门口。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和吟诗台组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小分队一行人走进纪念馆,纪念馆共有四个展厅,由“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四部分组成,跟随着讲解员声音里的故事,小分队参观了展厅中展示出的红军长征中的上百件遗物和文物,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次经过六盘山区时的斗争历史以及六盘山儿女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设家园的情景,深切感受到红军长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毅精神。最后一座大山,毛主席一首《清平乐·六盘山》流传至今,泸定桥上、大渡河边,中国红军只留下一个义不容辞的背影;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将士们选择无畏地向前;千里积雪、泥污草地,二万五千里的奇迹就快要出现。这一幕幕的动人景象和他们的故事,在纪念馆里小分队大家的眼前徐徐展开,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悲壮而伟大的长征之歌
参观完纪念馆后,小分队一行人开始徒步前往位于山顶的六盘山气象站。六盘山气象站是宁夏唯一一个一类艰苦站,始建于1969年10月,2013年1月升格为国家基准气候站,且是一个天气雷达站。这里的海拔2841.2米,山上一年雾日205天左右,雷暴日多达100天,八级以上大风年日数有160天左右,不仅如此,六盘山山高路险、森林茂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气候阴冷潮湿。坚守在这里的气象人不仅要经受恶劣的天气,还要经历远离城市、远离家人的寂寞,这不仅是对他们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他们心理的极大折磨。顶着山风,冒着浓雾,小分队在步行了大约四十分钟后,终于到达了六盘山气象站。站长的热情迎接和山顶清新的空气让大家褪去了一些疲惫。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多普勒雷达,目睹了雷达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紧接着跟随站长的脚步进入了气象站的观测场,得知这里拥有雷电定位设备,是宁夏雷暴预测网络的重要节点。从观测场出来,两台大型的绿色设备吸引了小分队的目光,它们是已经有七十余岁高龄的711雷达和用于作业的三七高炮。听着站长的讲解,大家伸手摸着设备外层的保护层,彷佛穿梭回了那些老一代气象人枯燥单调但心怀使命与骄傲的艰苦岁月。最后,在站长的介绍之下,小分队一行人与在气象站坚守了十年的工作人员罗进云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采访,当问及这些年六盘山气象站出现了什么变化时,他缓缓吐出了四个字,“天翻地覆”。是啊那些年的苦难终于被一代又一代的气象人熬过去了,终于柳暗花明终于未来慢慢明了。他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苹果罢了,也正是因为前一辈的气象人的坚守,才有了后来的我们。十年如一日的枯燥工作却依旧认真对待,气象人的心里,满载的是苍生啊。在慨叹他执着精神的同时大家心里又多了一份深深的责任感,一份传承气象人执着与认真负责的责任感。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重任,革命先驱跨越万水千山为我们寻找一份安定,老一代气象人用青春坚守着气象事业的风云巨变。我们新时代的气象人将直面挑战,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必将推动伟大的事业前进,人民赋予我们伟大的责任,我们必将以优异的表现回报祖国。忆往昔峥嵘岁月,还看今朝!气象事业的明天将会美好!
http://www.dxsbao.com/news/1364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