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湘潭大学法学院赴湘西自治州实践团花垣分组到达花垣县周边的一个小村落,马其洛村。在2017年已经实现全村脱贫的马其洛村,团队成员有幸对一位兜底户村民伍坤成进行了访谈。
伍坤成一家是马其洛村仅存的两户兜底户中的其中一户。根据2015年11月27—28号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构建好的体制机制”中,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第五个一为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兜底户简单理解为,家庭缺少劳动力,导致无能力脱贫。
团队成员对伍坤成老人进行访谈,孙女在旁陪伴老人。
命运坎坷,屡遭重创
伍坤成一家人在2015年之前还是三世同堂、小康经济的幸福家庭,但在2015年,全村开展精准扶贫的第二年,他的儿子不幸患病去世,家里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给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带来了致命一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家里就从小康家庭变为了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的兜底户。从此,孙子和孙女成为了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而老伴儿因腿脚疼痛常年卧病在床。在儿子去世的第二年,伍坤成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二次的沉重打击。他在家中突发脑淤血,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但是经抢救出院后,老人讲话不清,虽目前已基本恢复,但老人身上的担子还是很重。
伍坤成老人和他的孙女
获取帮助,精神富足
村政府在得知伍坤成家里的情况后,紧急召开会议,最终决定,将其定为兜底户。至此,老人身上的压力才减轻了些,在政府的帮助下,喂养了近两百只稻香鸭,每日早晨外出卖稻香鸭和鸭蛋。但是由于尧抚养幼年孙子孙女、照顾生病的老伴儿,老人只能很早就收摊回家,错过一部分买家。
“政府在我们老两口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我们对政府很感谢,感谢精准扶贫政策,但是人啊,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力更生,靠自己,再穷也不能短志气,而不是一味的靠外界的援助,爱心款我不收,卖鸭子鸭蛋,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个温饱。”他坚定地说道。
伍坤成老人饲养的稻香鸭,其在稻间饲养,由此得名。
伍坤成老人的这番话让人对其肃然起敬。拥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甚至是脱贫户、非脱贫户不是很多,但其实也不在少数,而结果只有两个,其一是永远脱不了贫,其二则是返贫。中华民族不怕因金钱缺少而产生的贫困,只怕在缺少了自我奋斗、自我突破的精神。精神的贫困才是最令人难过的。
访谈结束团队成员与伍坤成老人一家合照。
http://www.dxsbao.com/news/1358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