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浙商大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文化筑魂打造苍南样板

来源:大学生网报 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

浙商大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文化筑魂打造苍南样板

20世纪初

一群年轻有为的90后青年开创中国共产党之华章

21世纪初

一群积极进取的90后青年响应乡村振兴之号召

昂首奋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

浙商大学子情系苍南金乡

送文化下乡,传文化四方

让新时代的文化在金乡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一、团队介绍

本次社会实践由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举办开展,实践团队共22人,其中党员6人、预备党员3人、积极分子8人、共青团员5人。党支部成员情系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县,致力于苍南县的乡村振兴。

二、项目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乡村振兴,文化筑魂,需文化先行。

团队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以“文化筑魂,打造乡村振兴的苍南样板”为实践主题,于8月5日至13日,在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开展了一系列“送文化下乡,传文化四方”的文化振兴实践活动。

三、活动播报

团队紧密围绕“乡村文化”,以苍南县金乡镇为例,推进“文化振兴”苍南样板的建立,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聚焦文化民生、乡风文明、传承保护和乡土情怀四个方面,使文化振兴真正落实于美丽乡村建设中。

Part1.聚焦文化民生

创建“有品质”的新乡村

团队围绕于“文化民生”,了解金乡镇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情况,调研成果颇丰。团队成员感叹,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取之于民间智慧,也必将成为一代代金乡人的福祉。

文化民生,如沐春风。团队成员开展主题文艺汇演,进行十九大精神的宣讲,送新时代新青年新面貌下乡,将青春力量融入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之中,共同创建“有品质”的新乡村。

(一)文化礼堂设施齐全,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文化振兴的有力保障。团队走进灵峰黄村,这是金乡镇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村,村内集资兴建文化礼堂和公园,礼堂内色彩绚丽、精致非常,文娱设施一应俱全,人文气息浓厚,极具乡风特色。同时,该村拓宽道路,便利交通,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建的乡村典范。

(二)汇演唱响新时代,青年共筑中国梦

“送文化下乡”是文化振兴的品牌建设。实践团队于8月12日晚,在金乡镇文体中心举办以“唱响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本次汇演源于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也受到了村民百姓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汇演现场近200座的座位被一抢而空。

逗趣小品讲述“一带一路”带来的福祉,抗日话剧致敬革命先烈,魅力拉丁舞动祖国少年之活力,《国家》大合唱讴歌祖国的繁荣昌盛。汇演现场掌声不断,笑声阵阵,学生第四党支部用行动彰显青春之美,将青春力量融入文化民生的建设之中。

(三)十九大宣讲进乡村,新精神面貌助发展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新精神的号召。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新面貌,团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金乡镇多个村子,进行多维度、多渠道、多形式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我们送时代精神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先行,筑牢思想根基。

1团队截取十九大报告中的经典语录,并进行创新,推出十九大原创视频。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n0751904h15.html)

2同时针对30位党员和领导干部开展了“树党风,抓干部”的PPT宣讲,助力党心赢民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3针对30位村民开展了“聚百姓,传国政”的PPT宣讲,以使人民充分了解十九大报告就民生方面的指示和已经带来的福祉。

4团队成员走访了15户人家,通过“点菜单”的形式——让百姓选取最为关心的十九大报告内容,我们重点针对此部分向百姓普及十九大报告的指示。最后团队将宣讲和走访成果形成报告,反馈给当地政府,并积极献计献策。

5宣传走访之余,团队还发放了自制宣传透扇和宣传册、在村委会粘贴宣传海报,并在当地微信公众号“金乡发布”中开展了三期十九大专题阅读。

Part2.聚焦乡风文明

创建“有风骨”的新乡村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走访了金乡镇乡风榜样典范家庭,记录传播最为纯净的笑容,将学生的实践融入当地美丽乡风建设。

(一)共沐文明乡风,共建美丽乡村

团队走访了金乡镇乡风榜样典范的三户人家。陈振拉先生舍己为人多次冲在救援抢险第一线,同时乐于助人;林华忠老师热心公益,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黄乃排先生积极响应生态环境保护,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垃圾革命工作。

(二)美丽乡村行,情暖夕阳红

老人是乡风文明演变的最好见证者,而团队成员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很多的老人一辈子也没有几张照片,这是留有遗憾的。因此我们为老人们拍摄了最美笑容照片,同时做成宣传喷图,展示在灵峰黄村宣传栏中,弘扬爱老敬老精神。

Part3.聚焦传承保护

创建“有灵魂”的新乡村

地方历史与文化是地方发展的灵魂,正所谓“文化筑基”,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应当受到传承与保护。团队走进金乡博物馆,陈式纯革命烈士纪念馆,探访抗倭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盔头”,于此同时,我们走街串巷于金乡街道,用相机记录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乡话”,并通过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打造“有灵魂”的乡村。

(一)忆六百载历史,传千年乡村文脉

走进金乡博物馆,纵观金乡六百年的历史变迁,作为中国抗倭名城,金乡屡遭兵变却坚守根基,积极改革勇立潮头是温州市第一个工业产值超亿元镇,是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诞生发源的之一。正在打造“数字第一镇”的金乡,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传承。

为更好地了解金乡的历史文化,探寻金乡历史传承发展之路,我们前去拜访了《金乡志》的编撰人——陈克勇和王德科两位老先生。据了解,学者们已经花费了五六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并进行撰写,但因为内容过多以及没有专业的主编主导编写,现在的《金乡志》还未完全成型,但两位老先生依旧没有放弃。《金乡志》不仅承载着金乡千年来的历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延续的期待。

(二)探访抗倭遗址,致敬革命先烈

金乡在明朝时期曾是海防一线,抗倭重地,现计划打造成“中国抗倭第一镇”。我们以脚步丈量金乡卫城,走过古城墙、望京门、文昌阁等抗倭遗址,感受其建筑布局的八卦文化,致敬抗倭先烈。

在陈式纯纪念馆馆长——陈邦华先生的带领下,团队前往陈式纯纪念馆,知晓了先烈浴血奋战的事迹。怀敬畏之心,我们向陈式纯烈士三鞠躬。

(三)访非遗七代技艺,盔头精神代代传承

金乡镇有两大非遗文化,一是夏益锦盔头,二是金乡方言。

苍南金乡夏家,是拥有近300年盔头制作历史的世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光明日报》、CCTV-1等新闻媒体报道。我们慕名而来,受到了“天下第一盔”--“夏益锦”戏曲盔头第七代传承人夏法允先生的热情接待。

据了解,“夏益锦”戏曲盔头共有128道手工工序,夏老先生55年坚守“匠人精神”,对盔头手工制作和历史文化考究极为深入。同时我们得知,盔头的式样原有72套,流传至今已有部分遗失,盔头文化亟待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传承发展。

(四)金乡话家乡,文化久传扬

为弘扬金乡灿烂文化,传承金乡地方方言,团队特与中共金乡镇委联合举办“方言来讲我的家”演讲比赛。我们有幸邀请2017年度“爱上浙江话,方言向前冲”谁“语”争锋方言大赛冠军林厉娜老师和温州市社科宣讲团团员沈武老师作为我们的评委老师。儿童组和青年组的表演令我们赞叹不已。

同时,我们走街串巷,邀请当地人民录制方言视频,做成金乡话宣传视频,进行广泛传播和推广。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r0755mmlefo.html)

Part4.聚焦乡土情怀

创建“有温度”的新乡村

(一)企业家的乡土情怀,乡镇发展的助力剂

金乡的发展离不开数以万计拥有乡土情怀的企业家,他们情系金乡,反哺金乡发展,回乡发展,助力家乡振兴,我们对其进行探访和宣传。

团队走访素有“徽章联合国”之称的金乡徽章厂,了解到董事长陈加枢先生作为退伍军人,情系金乡发展,筚路蓝缕30载,打响世界的品牌。徽章厂扎根金乡,一直在与时代接轨,一直在努力走出“中国制造”的国际之路。

(二)金乡人的温度,一辈子的金乡人

企业家的乡土情怀令我们动容,团队也希望为创建“有温度”的新乡村做些什么。8月7日,团队开展了小镇生存挑战活动。团队成员兵分两路,一部分成员前往前期对接好的当地的名博文具厂工作,体验了笔记本制作的整个流程,整整一天流水线机械式的工作令成员们倍感疲惫,但是大家毫无抱怨、圆满完成了工作;另一部分成员头顶烈日走街串巷寻找工作,因工作时间短的原因屡屡被拒,但成员坚持不懈与店家交涉,终于在饭馆、超市等地找到临时工作。

团队将劳动所得的部分报酬购买了立式智能风扇、书籍、水果等物件,赠与当地一户奶奶与孙子相依为命的贫困家庭。成员们动手为其组装了风扇,并教育孙子要懂孝道、爱读书,我们的举动受到了老奶奶的热烈赞扬。礼轻情意重,在脱贫扶贫这条路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愿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真脱贫,脱真贫。

名博文具厂的金总,得知我们生存挑战是为了救济贫困家庭,二话不说同意我们打一天工的请求。团队的温度,与金乡企业家融为一体,我们共同打造“有温度”的新乡村。

四、尾声

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即使人已离开苍南,但依旧心系苍南发展。我们与共青团苍南县委员会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未来两年,团队将有两项规划:一,坚持金乡镇的乡村振兴,从文化振兴以外的维度,如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持续助力金乡镇发展;二,团队将走访苍南县的其他村镇,将金乡镇乡村振兴的样板扩及至其他村镇,并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创新完善,推进苍南县的乡村振兴。

8天实践,团队成员付出颇多,也收获颇丰。特此感谢共青团苍南县委员会、金乡镇人民政府、中共金乡镇委、阳美村村委会和瓦窑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感谢关工委副主任林老、关心下一代协会会员陈邦华先生、旅馆的叔叔阿姨、受访人士、金乡镇百姓的热情招待和帮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乡村振兴,文化筑魂

心系苍南,扎根金乡

乘十九大红色东风,做新时代优质青年

新时代需新文化,中国梦需中国情

浙商大学子感召唤,乡村振兴共未来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http://www.dxsbao.com/news/1318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秘马集甜柿,引领发展新潮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引领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新潮,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深入甜柿基地,详细记录甜柿的采摘和储存方法。紧……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情系马集甜柿,推动乡村繁荣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走向繁荣,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仔细观察,记录甜柿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然后,与……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聚焦马集甜柿,共筑振兴之路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助力马集村甜柿产业踏上振兴之路,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踏入甜柿基地,认真记录甜柿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描绘乡村蓝图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描绘出马集村的美好乡村蓝图,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到达后直奔甜柿基地,专注地参观并详实记录甜柿的品……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马集甜柿,点亮乡村希望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奥秘、点亮马集村的乡村希望,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前往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里认真参观,仔……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索马集甜柿,助力产业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首先来到甜柿基地,用心观察甜柿的生长态势,详……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马集甜柿产业之访,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甜柿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奥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8日走进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进入甜柿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乡镇干部及当地种植户……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托起乡村致富梦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七月八日,暑气熏蒸,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迈入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此次的关键工作是对马集村的甜柿产业进行调研,与农业专家及当地果农……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托起民族的希望——访谈留守儿童祖父
  7月26日下午,“筑梦行动”教育关爱服务团深入宫家村村民家中进行访谈,通过这次访谈,队员们感慨万千。  队员们在村头遇见了正在乘凉的张爷爷。在跟张爷爷解释清楚此次活动的来历及目的时,张爷爷非常热情 …
三峡大学偶遇校友,实践活动不虚此行
  七月十二日下午我们再次回到三峡大学。这次来学校下着小雨,我们来到了学校图书馆里,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更好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水电院校的发展,参观了校史馆大楼,在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三峡大学前 …
最可爱的人——写给那些一直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的人
  救助管理站,这个隶属于民政部门的机构,在盛夏七月未来之前,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我的印象中,可能就只是救助流浪汉、乞讨的、或者某些特殊群体等。实践的一周慢慢为我揭开了她的面纱。而除了救助 …
青岛科技大学赴蒙阴县桃墟镇“蒲公英”调研团“三下乡”活动总结
青岛科技大学赴蒙阴县桃墟镇“蒲公英”调研团历时十余天的调研活动圆满结束。调研团成员开展爱心支教、爱心支医、党性教育、科技支农、深入走访等一系列活动,对桃墟镇陡山社区的发展状况以及村民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
跟我们走吧,我们送你回家
  夏季炎炎,大街上的他们在垃圾桶旁汗流浃背;冬日严寒,他们在单薄的衣服下瑟瑟发抖;他们有的年龄虽大却仍像孩童般单纯,她们有的受着丈夫的毒打,他们有的虽应生活在父母的臂弯下却被迫到处流浪。他们就是 …
不同的工作,一样的目的
不同的工作,一样的目的  在刚从郑州搭车到洛阳之后,我们在休整之后便前往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刚一进纪念馆大门入眼的便是关于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的简介了,大概介绍了办事处的主 …
山东大学中柬调查小组正式开展问卷调查工作
8月14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柬调查小组的四位成员,来到了江西省某县的街头,继续对题为“xx县地区人们对柬埔寨新娘的看法调查”的问卷进行中期调查工作。本次的问卷调查以江西省某县的本地居民为调查 …
驻洛办事处,百姓福祉地
驻洛办事处,百姓福祉地  经过不停的奔波,“绿城红迹”实践队来到了洛阳,经过一夜的休整,实践小队7月11号上午前往洛阳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进行考察学习。“洛办”内陈列着文字、图像、照片、文物及模型,屋内的 …
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定陶区光伏发电助“精准扶贫”调研小组总结
& 8203;为了充分真实的了解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以及扶贫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青岛科技大学“精准扶贫”调研小组走访菏泽市定陶区部分村庄,对当地的“光伏发电”政策做了具体的了解和调查。…
山东师范第一实践队赴油楼行政村旅游胜景初体验
  本报讯8月12日,为了解及更好的宣传油楼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九名实践队员赴油楼村的玫瑰园、黄河部落和香草园欣赏旅游胜景,亲身体验此处游玩的欢乐。  虽然黄金花期已过,玫瑰园堆堆花丛中依然引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