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百年渔村记忆,再现红岛渔船历史
7月3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和经管学院2018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渔歌唱晚(红岛木制渔船工艺研究)——潍羽队一行人来到了邵哥庄村委会听主任和村民们讲起了渔村和渔船过去的故事。
据说在800年前,邵哥庄建村之时村中就已经开始打造6-8米、10马力以下的木质渔船,只可承载四人。之后的渔船逐渐发展到12马力以上,长度也增长为10-16米。76-86年渔船已成为为17-18米的20马力的大船,而如今的船长度可达24-26米,马力也达到了150马以上。当时只能承载4人的小渔船也逐渐可载到8人。
而船的抗风能力也与马力有关。小帆船只能抗6级左右的风,出海距离较短,只能在附近海域进行捕捞活动,当风力达到7级时,所有的小帆船都要进到胶州湾避风。而100马以上的船可抗8级风,出海距离也相对较长,向南可达4290海里,向东可达3540海里。大船的捕捞范围要更广,北上可到大连、葫芦岛、秦皇岛、龙口等地,南下也可到长江口以北江苏附近。
作为附近最大的渔村,邵哥庄曾经一度很繁荣。在80年代,部分渔民的年收入有10000元左右,渔业为这个村庄带来了富裕和希望。在之前是由村民自制渔船,94年之后,大型造船场出现,渔民开始订制大马力的渔船,渔业走向繁华。
2000年左右,本村渔业发展到顶峰,渔船数量最多,可达120条船,马力也达到了350马。
但随着渔业的衰落,木制渔船也开始走向衰落。根据村民所述,原因包括人工费提高、捕捞成本远远大于捕捞的鱼量所出售的价值,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海上渔业资源短缺,老一辈的渔民接连退休,将渔船报废,年轻人嫌打渔地位低,收入少,加上危险性较高,风吹日晒,不想吃苦,渔业便日益衰落。
如今政府对于退休的渔民,实行拆卸船身,证件上交,根据船体、马力的大小进行补贴。政府还鼓励制作钢船,提高其安全性,对买船、造船的渔民进行补贴,燃油也实行降价补贴。
但渔业的危险性也是极高的,自1985年至今,因为海难死亡的人数可达30多人,损失掉6、7条渔船。5月1号至9月1号为休渔期,渔民在休渔期结束出海之时,会进行祭海,以保平安和丰收。
临近中午,采访结束,离开村委会的我们满怀着对木质渔船辉煌历史的敬佩和对其没落的惋惜,希望我们不虚此行,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http://www.dxsbao.com/news/1253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