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怀着对扶贫助困内容的渴求,山东大学法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朝阳普法助困支教团”来到了阳信县扶贫办,以期通过扶贫办李主任的解释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使后续的下乡活动更能切合当地实际,最大程度上达到活动预期效果。
首先,阳信县扶贫办李主任给我们介绍了阳信县及扶贫办的概况。阳信县总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余万,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1个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更大的发挥扶贫政策,阳信县政府于2016年将扶贫办与农开办合并为一个扶贫办,上设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各职能部门,总揽全县的扶贫工作。近年来,扶贫办统筹下的扶贫效果显著: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由2014年的14000余户降为今年的8206户,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41000余人减为今年的14522人。
随后,李主任从如何最大发挥扶贫资金效用、贫困户识别和如何享受扶贫政策这三个方面出发,给队员们讲解了当地的扶贫政策。队员们首先了解到扶贫政策从总体上来说是差异性分配与普惠性政策相结合的。
对于如何运用扶贫资金,他讲道:扶贫思维随着政策的推进早已经发生了转变,必须依靠提高贫困村的造血能力而不是一味外界输血才可以实现扶贫资金的高效利用。首先,依靠乡镇部门对当地的产业、自然环境等的理解,提出相应的扶贫项目和扶贫工程,并上报县扶贫办,并由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专家对该项目进行审核论证,如果确实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则由市政府进行最终批复,划拨扶贫资金投入到扶贫项目的建设中。
就贫困户如何识别这个问题而言,他对相关流程进行了解释:首先,认为自身生活有困难的农户提出贫困户申请,乡镇有关部门接到申请后,到村里进行实地调查,并会同村民代表进行评议,如果评议通过,则在全村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若无异议,乡镇对其进行上报,县扶贫办运用大数据对申请者的房产、机动车等资产状况进行核实,若情况属实,则向全县进行公告,乡镇的扶贫办对新的贫困人口信息进行录入。其间,任何过程中的异议或者不属实都可能导致申请的失败。
关于贫困户享受的扶贫政策的内容,他言简意赅地讲道:不仅仅是给贫困户钱,而是方方面面的政策扶持。比如教育局对于贫困户的孩子上学的学费减免、住建局对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人社局对贫困户免费办理的大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等。
此外,他还对队员们的部分疑惑进行了解答:一是如何做到脱贫效果的持续性,二是如何计算贫困户的收入是否达到脱贫标准。对于第一个问题,当地政府主要是是通过设立助困岗位和助困车间等长久性的工作岗位来解决的;对于第二个问题,他讲道,这个可以通过帮扶责任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定期走访实现。
最后,李主任对我们下乡活动的展开提出了建议。他赞同了我们团队的设想,说道:下乡 需要凸显自己团队的优势,你们的团队主要由法学院的学生组成,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政策宣讲是非常不错的设想,值得鼓励;同时,下乡活动的内容形式需要多样,可以开展文艺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可以帮助老人给孩子写信或者与他们聊聊家常,进而达到精神上的扶贫。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了解到了阳信县的扶贫现状,对当地的扶贫政策和扶贫流程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李主任的建议也对我们团队下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为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下乡活动,进而保障达到预期效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图:周宝坤 吴雪晴 文:左东政 编辑:张菊
http://www.dxsbao.com/news/1252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