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集大人 一生集大魂
集美大学文学院闽秀实践队来到了福建闽中之秀--大田。这个被我们一代代集美学子心心念念的第二集美学村,源于1938年厦门被轰炸,集美学校师生集体内迁来到玉田县,在此经历了8年时间与大田人民艰苦奋斗,共同抗战。文庙校舍被炸毁之后,县立中学停课让出仅存的“凤山楼”,安置流离失所的集美师生。地处城郊的玉田村乡亲们在范震生、范士林等乡贤的倡导下,立即腾挪了中庭厅、高平堂、官厅等43座宗祠、庙宇、民居,帮助师生们改遭宗祠为校舍、填平风水池作操场、修整道路、种花植树,仅用十天,教室、实验室、宿舍、膳厅、医院、图书馆、操场、戏台、仓库就俨然成形。1938年10月2日,集美职业学校正式移驻玉田复课。名闻遐迩的“集美学村”在美丽的仙亭山下浴火重生。
嘉庚先生的雕像凛然地屹立在写有“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场地中央,当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嘉庚先生三鞠躬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到嘉庚先生和各位校董办学的艰难不易,“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这一面旗帜指引着百年集大光明未来,这一抹光辉照亮“诚毅”前行之路。在“第二集美学村”里,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群又一群的学子渴望知识的双眼;我仿佛又听见了,他们朗朗读书声在疮痍的土地上回荡。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航海学子巧搭高台练技能,留洋教师漂洋过海为教育,一段段佳话广为传唱。
森林课堂,初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内心里想到的更多的书香伴随着花香的和谐场面。却从未想到过,它是如此这般恶劣的环境,更未曾想过先辈克服了多少困难,只为心中对知识的那份真诚的渴望。一夜雨后,山路泥泞不堪,仅两分钟的泥泞笔陡的土坡在饱经盛世恩泽的我们看来,却像是度过了一个世纪。而在八十年前的仙亭山畔,先辈们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个这样的“两分钟”。一段泥泞山路过后的三百多级台阶我们走的浑身汗湿、双腿铅注,队员们切身体会到昔日学子求知不易。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幽幽林间,仍有许多不甘跌倒的笔头在倔强地摆动,在纸上写下爱国救亡的铿锵誓言,拳拳之心,予天地国家。
学堂的四周环绕着许多苍翠的古树,时过境迁,花谢花开,不变的是树丛里那一抹抹浓郁的绿。它们像是在诉说,多年前的先辈便是在此,朝气蓬勃地汲取课本里的知识。夏日里蚊子的力量我们算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上红肿的鼓包像是给我们上了一课。据讲解员介绍,以往的实践队来此都必须静坐30分钟,来感受当时的学习环境。少了海洋的庇护,冬日山林里的气温直逼零度。来自海滨的前辈们,克服着重重艰苦,学习在森林课堂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当校歌的旋律再次出现在仙亭山上,时光仿佛带领我们的回到了八十年前--一张张志气昂扬的脸庞,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孔,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呼号,一天天不分昼夜的坚守。斯人已去,精神永留。先辈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每一个集大学子踽踽而行。
在与“第二集美学村”一同度过的难忘日子里,我们与它有了更深刻的交流,对于集美大学与大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也许没有声音,可是在时间的流里,它为守护这一方容得下书本的土地,也曾披荆斩棘,我们又何曾不知大田学子对集美大学的向往、集美大学对于大田学子的帮助是一种情谊的真挚流露。在历史不能被遗忘的今天,“第二集美学村”在集大师生与大田人民的共同铸建之下,在其原有的大田文化之上,被赋予了嘉庚精神。大田文化与嘉庚精神两者之间的交融,给了大田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建造起嘉庚精神的一座文化堡垒,更是第二集美学村的内涵核心所在。一方土地,情牵一个世纪,大田与集美大学二者的交集便在“第二集美学村”的“诚毅”与朴实精神之中,发展的更加深远。尽管历史变迁,集美大学与大田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内迁之后也未被磨灭,在嘉庚精神、“诚毅”校训的共同指引下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一根紧系着山海情缘的细线,在我们的手里越攥越紧。
第二集美学村的嘉庚精神,有“诚毅”的做人处事原则,但是于相同中也透露出不同于嘉庚精神的一方面。因为和烽火岁月中的集大相互扶持着走过一段不平凡的艰辛岁月,因为其历史的特殊性,它也应有着更多的担当感与报效之意。因而集大与大田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二集美学村之精神上,相互交融而各有特点。
背负着百年沉积的故事,相互渴望着走近一步,而能够相互缠绵的,只有那不变的嘉庚情。那八千里云和月的艰难,在岩城、在闽海之滨诉说离别之愁。因为爱,我们在第二集美学村相会。感恩这恒久的山海缘,一声集大人,一生集大魂!
文/何淑慧 黄芳玲 曾慧娟 林国威 古丽 温鑫
图/郭璐桐 吴启航
http://www.dxsbao.com/news/124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