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一声集大人 一生集大魂

一声集大人 一生集大魂

集美大学文学院闽秀实践队来到了福建闽中之秀--大田。这个被我们一代代集美学子心心念念的第二集美学村,源于1938年厦门被轰炸,集美学校师生集体内迁来到玉田县,在此经历了8年时间与大田人民艰苦奋斗,共同抗战。文庙校舍被炸毁之后,县立中学停课让出仅存的“凤山楼”,安置流离失所的集美师生。地处城郊的玉田村乡亲们在范震生、范士林等乡贤的倡导下,立即腾挪了中庭厅、高平堂、官厅等43座宗祠、庙宇、民居,帮助师生们改遭宗祠为校舍、填平风水池作操场、修整道路、种花植树,仅用十天,教室、实验室、宿舍、膳厅、医院、图书馆、操场、戏台、仓库就俨然成形。1938年10月2日,集美职业学校正式移驻玉田复课。名闻遐迩的“集美学村”在美丽的仙亭山下浴火重生。

嘉庚先生的雕像凛然地屹立在写有“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场地中央,当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嘉庚先生三鞠躬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到嘉庚先生和各位校董办学的艰难不易,“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这一面旗帜指引着百年集大光明未来,这一抹光辉照亮“诚毅”前行之路。在“第二集美学村”里,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群又一群的学子渴望知识的双眼;我仿佛又听见了,他们朗朗读书声在疮痍的土地上回荡。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航海学子巧搭高台练技能,留洋教师漂洋过海为教育,一段段佳话广为传唱。

森林课堂,初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内心里想到的更多的书香伴随着花香的和谐场面。却从未想到过,它是如此这般恶劣的环境,更未曾想过先辈克服了多少困难,只为心中对知识的那份真诚的渴望。一夜雨后,山路泥泞不堪,仅两分钟的泥泞笔陡的土坡在饱经盛世恩泽的我们看来,却像是度过了一个世纪。而在八十年前的仙亭山畔,先辈们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个这样的“两分钟”。一段泥泞山路过后的三百多级台阶我们走的浑身汗湿、双腿铅注,队员们切身体会到昔日学子求知不易。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幽幽林间,仍有许多不甘跌倒的笔头在倔强地摆动,在纸上写下爱国救亡的铿锵誓言,拳拳之心,予天地国家。

学堂的四周环绕着许多苍翠的古树,时过境迁,花谢花开,不变的是树丛里那一抹抹浓郁的绿。它们像是在诉说,多年前的先辈便是在此,朝气蓬勃地汲取课本里的知识。夏日里蚊子的力量我们算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上红肿的鼓包像是给我们上了一课。据讲解员介绍,以往的实践队来此都必须静坐30分钟,来感受当时的学习环境。少了海洋的庇护,冬日山林里的气温直逼零度。来自海滨的前辈们,克服着重重艰苦,学习在森林课堂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当校歌的旋律再次出现在仙亭山上,时光仿佛带领我们的回到了八十年前--一张张志气昂扬的脸庞,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孔,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呼号,一天天不分昼夜的坚守。斯人已去,精神永留。先辈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每一个集大学子踽踽而行。

在与“第二集美学村”一同度过的难忘日子里,我们与它有了更深刻的交流,对于集美大学与大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也许没有声音,可是在时间的流里,它为守护这一方容得下书本的土地,也曾披荆斩棘,我们又何曾不知大田学子对集美大学的向往、集美大学对于大田学子的帮助是一种情谊的真挚流露。在历史不能被遗忘的今天,“第二集美学村”在集大师生与大田人民的共同铸建之下,在其原有的大田文化之上,被赋予了嘉庚精神。大田文化与嘉庚精神两者之间的交融,给了大田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建造起嘉庚精神的一座文化堡垒,更是第二集美学村的内涵核心所在。一方土地,情牵一个世纪,大田与集美大学二者的交集便在“第二集美学村”的“诚毅”与朴实精神之中,发展的更加深远。尽管历史变迁,集美大学与大田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内迁之后也未被磨灭,在嘉庚精神、“诚毅”校训的共同指引下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一根紧系着山海情缘的细线,在我们的手里越攥越紧。

第二集美学村的嘉庚精神,有“诚毅”的做人处事原则,但是于相同中也透露出不同于嘉庚精神的一方面。因为和烽火岁月中的集大相互扶持着走过一段不平凡的艰辛岁月,因为其历史的特殊性,它也应有着更多的担当感与报效之意。因而集大与大田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二集美学村之精神上,相互交融而各有特点。

背负着百年沉积的故事,相互渴望着走近一步,而能够相互缠绵的,只有那不变的嘉庚情。那八千里云和月的艰难,在岩城、在闽海之滨诉说离别之愁。因为爱,我们在第二集美学村相会。感恩这恒久的山海缘,一声集大人,一生集大魂!

ͼһ.jpg

文/何淑慧 黄芳玲 曾慧娟 林国威 古丽 温鑫

图/郭璐桐 吴启航

http://www.dxsbao.com/news/124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话访缙云蝶变乡 探求通途共富路

话访缙云蝶变乡探求通途共富路张艳蒋铭轩/文王冰爱李陆孝/图“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在之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了浙江地区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为深入学习、坚持落…… 缙乡共富调研实践 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政青春,惠社区”:公管院学子深耕养老志愿服务

随着“政青春,惠社区”养老志愿活动的持续推进,公管院的学子们再次深入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服务。本周…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公管院学子社区服务成效显著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公管院学子们的专…

公管院学子社区助理服务显成效,居民满意度攀升

在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征途上,公管院的学子们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他们以社区助理志愿者的身份,将…

最新发布

青科大:学习安塞腰鼓,追寻陕北文化
  为了对陕北民俗风情进行深入了解与学习,青岛科技大学赴延安DC艺术服务团于7 29上午八点抵达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文化村鼓乡,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安塞腰鼓的活动。  年轻的面孔,青春的气息,肩负着对腰鼓文 …
[文学]“行知”社会实践团举行暑期支教文艺汇演
(据文学新闻传播学院报道)7月27日上午,在为期十五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行知”社会实践团在淄川区太河镇东同古村村委会举行暑期支教文艺汇演,用精彩纷呈的节目为暑期支教的日子 …
青科大:DC艺术服务团走进冯家营文化村,探寻安塞腰鼓的制作技艺
  7 29日下午2点,为进一步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与制作工艺,青岛科技大学赴延安DC艺术服务团又一次来到了安塞区冯家营文化村,跟随当地的安塞腰鼓制作大师了解并学习。0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来 …
“小绿龙”实践调研团赴潍坊市泰华城进行实践调研活动
7月29日下午,“小绿龙”实践调研团进行开展潍坊的第二站调研活动,前往潍坊市泰华城开展调研活动。实践团队在到达泰华城后,对泰华城周边的道路进行粗略了解之后,团队经过合理分工组队,在队长齐震安排任务后, …
蜚声三楚,技惊九州 ——浙江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五团十四队观览了武汉汉绣博物馆,本次观览的目的在于通过观览博物馆来揭开汉绣的面纱,同时通过对于汉绣的初步了解来更加深入理解楚文化。  汉绣是楚文化的重 …
青科大: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剪纸艺术
  7月29日下午2:00在安塞区冯家营文化村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青岛科技大学赴延安DC艺术服务团向剪纸艺术传承人陈娜老师学习了安塞五绝之一的剪纸艺术。  首先老师先向队员展示了她自己的作品,一件件栩栩如生的 …
助力第一书记——“爱之传承”实践团进行环保活动
“爱之传承”实践团于7月29日在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明德小学开展了环保活动,活动由实践团成员荣宁负责,部分实践团成员与明德小学少年宫同学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共分为前期的准备工作与中期的户外实践。前期准备 …
观览湖北美术馆,提升美术学素养 ——浙江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五团十四队全体成员来到了湖北省美术馆,一起参观美术作品,本次观览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艺术流派以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美学素养,愉悦身心的目的,希望能在这炎炎夏日里 …
江城楚剧年年盛,荆楚英才代代承 ——浙江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五团十四队赴武汉实践小组于武汉楚剧院采访了楚剧青年演员邓雅倩,本次采访旨在通过对楚剧演员的采访对楚剧行业以及楚剧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宣传楚剧文化。  邓雅 …
“红旗飘飘渠水汤汤”实践队出发了!
为了调查红色文化,继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文化,我们“红旗飘飘渠水汤汤”实践队12个人踏上了去安阳林州红旗渠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