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工学子探访传统农(渔)船制作技艺
中国青年网宁波7月17日电(通讯员 施宇航)宁波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曾出现了许多精妙绝伦、独具匠心的技艺。这些技艺传承百年,是民间百姓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些技艺也同样面临着所有传统文化都需面对问题,即如何传承。为了让宁波的传统技艺焕发生机,宁波工程学院“觅古艺,承匠心,传甬城经典”团队来到了鄞州区非遗馆,进行对农(渔)船制作技艺的探访、学习及制作,用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士去关注这一门即将失传的技艺。
非遗馆位于下应街道湾底村西江古村,位置较为偏僻。在馆长陈科峰先生的带领下,队员们找到了农(渔)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朱志友师傅。身为一名有着几十年制作经验的老艺人,朱师傅的船模制作技艺十分精湛,曾有不少人慕名前来,观赏,收藏他的作品,甚至有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向他订做渔船模型。在了解到队员们今日到来的目的后,朱师傅表示十分乐意,队员们在感谢之余,也深切体会到朱师傅想让这一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的心愿。
图一:传承人朱志友正在画船模尺寸线。通讯员 孙丁 摄
“渔船的制造工艺流程分为做碰头、前梁、石梁、出乱捣、前梁头、中捣、后梁等一系列步骤,其中做好前后梁头很重要,做好了它,后面的工序才能跟上和做好……”。在朱师傅的细心讲解中,队员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传统手工艺人,那种对于自己作品专注,求精的工匠精神。随后,在朱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开始了渔船模型的学习制作,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朱师傅选择了最基础的船型让队员们学习。过程中遇到有困难的地方,朱师傅也是十分耐心地出手帮助。
图二:队员们正在认真的打磨船模。通讯员孙丁 摄
在一边学习,一边与朱师傅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朱师傅从事这门技艺已经有几十年了,在这期间,他曾陆陆续续带过不少徒弟,但大多数人都由于制作过程麻烦,没有前途等原因,放弃了这门技艺,选择从事其他行业,最后肯坚持下来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在了解到朱师傅的这一遗憾后,队员们纷纷陷入了沉思,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将这门技艺传承弘扬出去的目标。
在江南水乡,农(渔)船曾是农民们最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但随着现代公路网的普及以及河道的填补,农(渔)船的使用不断减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伴随着农(渔)船的消失,其结果是导致制作农(渔)船这门技艺的没落和失传。现如今,人们对此的忽视和遗忘,使得这些传统技艺的现状另人堪忧。
在结束了农(渔)船的学习制作之后,队员们有幸地与馆长陈科峰先生进行了一番交谈。陈先生就现如今关于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队员们受益颇多。此外,陈先生也对“觅古艺”团队的实践理念表示了肯定,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其中包括让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朱师傅合作,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渔船模型。
图三:馆长陈科峰正在阐述自己的见解。通讯员孙丁 摄
怀抱着将传统手艺发扬光大的梦想,实践团队成员们圆满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为日后他们的宣传工作,做好了准备。
http://www.dxsbao.com/news/1137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