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量子”社会实践服务队于顺利到达安丘市柘山镇谭秋峪村,按照早期策划开展2018年“三下乡·千村千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柘山镇作为物电学院最新申请的“三下乡·千村千项”项目,必然有许多的不完善的地方急需志愿者们帮忙建设,而志愿者们作为暑期进驻柘山镇的第一批物电学院志愿者,也将面临很多新的挑战,这必将成为志愿者们一段难忘的经历。
首次进乡,风景乡情美如画
清晨六点半,志愿者们整齐的从潍坊学院出发,在物电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贺志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芳芳,团总支副书记王振国,16级辅导员金波昌的协助下,向潍坊客运总站进发。十三张车票,十三份朝气,十三份喜悦,十三份期待,整齐的队服和队徽,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亮眼。经过五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公交、客车、转乘,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山坡,起伏的丘陵,都无法阻挡大家惊叹于美丽的乡村美景。
老师与服务队的到达,受到了柘山镇王镇长和刘主任的热烈欢迎。王镇长和刘主任为大家介绍着乡村,安排着宿舍,一起吃着午饭,大家在慢慢了解中逐步建立了信任。
老师们也跟服务队来到了柘山中学宿舍,发现由于第一次进驻柘山镇的原因,社会实践过程中所需的生活用品和住宿环境并不完善,特意为同学们购买了热水壶、锅等厨房工具以及电风扇等防暑工具,确保服务队的同学饮食、住宿安全,并对安全工作反复叮嘱。为保证实践工作顺利开展,老师还带领服务队队长高建磊与谭家秋峪村完成相关工作对接。
送别老师,服务队也忙碌开来,紧锣密鼓的“大扫除”,也因为快速准确的分工,拖地、洗碗、擦桌子等工作快速高效的完成,原本脏乱的环境,也被志愿者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志愿者们汗流浃背了,但没有人停下来,用自己的双手辛苦收拾这个暑期的“家”。物品采购工作也在副队长何叶的组织下有序进行。
忙忙碌碌的一天就这样接近尾声,晚上大家升起了火,搭起了灶,做起了饭。简陋的条件,却恰恰让原本陌生的服务队成员熟络起来,建立起友谊,简单的饭菜也是格外的香。
烈日当空,国学墙绘育乡风
7月14日,上午6点柘山镇谭家秋峪村“三下乡”量子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大巴缓缓驶入谭家秋峪村。这里环境优美,整洁。村里有一条长长的小溪,小溪边上经常有孩子玩耍,老人乘凉,远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本次实践的主题是“乡村振兴”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进驻后的首要任务便是以“国学”为主要内容的墙体彩绘。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王老师特邀请美术学院三位同学加入服务队作为主要创作者,服务队同学则要协助其完成墙绘工作。
经过前一天的工作对接,需要进行彩绘的十面墙体也已经确认。服务队话不多说,在美术学院张钰涵同学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调色、绘画,哪怕丙烯燃料沾满双手和衣物,大家仍然俯下身子,踏实稳重。物电学院和美术学院优势互补,将所学的构图、彩绘、描边等工作合作完成。烈日当头,汗水肆意的从志愿者的脸上滑落,“啪嗒”一声,滴落在地上,志愿者们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颜料桶里的水,不到半分钟就被蒸发。烈日下的坚持,千言万语道不出志愿者们的劳苦,或许只有身上的汗水才能表明。
一天的制作,墙绘也已初见雏形,路过的村民,都不禁向墙绘看来,无一不向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并善意的询问志愿者们需不需要喝水,服务队婉拒的同时,不忘向村民表达谢意。跑过的小女孩,也不忘拉一拉志愿者的衣服,小脸红彤彤得,腼腆的伸出手来,往一位志愿者手心里放了些糖果:“谢谢姐姐,你们辛苦。”随即扭头跑开。志愿者愣了愣,看了看手中的糖,大声地喊到:“不客气,小妹妹!” 志愿者在回宿舍的路上,一直紧紧攥着手中的糖果,脸上挂满了笑容。
志愿者们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优良品格,在第一天的实践中体现出来,获得广大村民围观和一致好评,他们用实际行动在为当代大学生代言。
人生路上,汗水在左,收获在右,或许前方布满荆棘,但也一定有鲜花相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或许幸福就这么简单,在辛苦奉献的同时,收获着甜美的幸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服务队本次的工作正是重在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发扬大学生的积极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news/1053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