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燃烧的火焰遇上水气球,当倒置的水杯挑战重力法则,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堂里爆发出阵阵惊叹。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制药工程zy2302班的10名大学生走进附属小学三年级课堂,以“生活中的奇妙科学”为主题,通过“烧不坏的气球”“杯中悬浮水”两个趣味实验,为30余名小学生带来沉浸式科学启蒙。
沉浸式体验激发探索热情
活动现场变身科学工坊,大学生们以“1带4”小组模式指导实验操作。在“大气压强水杯”实验台前,孩子们轮流体验倒置水杯的神奇时刻。“我成功了!卡片真的托住了水!”不少同学兴奋地向同伴展示成果。通过浸湿卡片形成水膜,利用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强实现水悬浮”,这个制药分离技术的基础原理,在孩子们手中变得触手可及。
“魔法课堂”揭秘科学原理
在“火焰气球”实验区,大学生田富荣将注水气球置于酒精灯上,跳动的火苗引得孩子们屏息凝神。“气球竟然没破!”当看到火焰中的气球完好无损,学生们惊讶地捂住小嘴。实验团队随即揭秘:水的高比热容吸收了大量热量,形成保护层隔绝了橡胶熔化。这种“水火相容”的现象,正是制药工程中传热原理的生动体现。
武汉理工学子科普行动:传承科学精神,弘扬传统美德
这次开展科学实验课堂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传递的实践,更蕴含着深刻的育人意义,体现了尊师重教、知行合一、薪火相传等中华传统美德精神。将传统美德融入科学教育:用“水膜托杯”实验诠释“上善若水”的智慧,以“燃烧的气球”暗合“火候分寸”的中庸之道,在现代化表达中激活传统文化基因。
这场科普行动既是现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大学生通过“实验课堂”架起桥梁,让科学精神与“仁爱、协作、笃行”等美德交相辉映,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也为传统文化赋予了科技时代的鲜活注解。
学院: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封德恒
摄影:田富荣
编辑:陈星宇
http://www.dxsbao.com/gongyi/7263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