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物知识 探索自然奥秘
——广东医科大学明心三下乡服务队科普课
为加深青少年儿童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提升其科学文化素养,同时为国家的科普教育奉献一份力量,广东医科大学明心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在面向留守儿童的线上义教活动中加入以动物为主题的生物知识专题科普课程。2021年7月17日下午3点,队伍在直播平台“b站”开展课程,由服务队教学组李晓琳同学授课,为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的留守儿童们带来一节生动有趣的动物知识科普课。
课堂开始,晓琳老师就给小朋友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是哪个?”,并且给小朋友们罗列了“蜗牛、老虎、鳄鱼、鲨鱼”四个选项,成功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在经过一分钟的绞尽脑汁的思考后,晓琳老师给小朋友们揭晓了答案——蜗牛。接下来,晓琳老师采取“提问——回答”的教学模式来给小朋友们科普动物知识。在课堂中,晓琳老师向小朋友们提出“有什么动物是爸爸生小宝宝的?”、“兔子的耳朵为什么这么长呢?”、“萤火虫的尾巴为什么会发光呢?”等一系列问题,并留给小朋友们1-2分钟的时间思考。思考时间过后,晓琳老师便为小朋友们揭晓答案。为了适应小朋友们的理解能力,晓琳老师通过播放科普动画片来揭示答案。在动画片中,动画人物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科普了一系列的动物知识,同时也使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有趣。与此同时,在揭晓小动物们的“小秘密”时,晓琳老师不单仅局限于问题本身,而是拓展思维,给小朋友们科普更多的生物知识。比如,在向小朋友们科普“海星是吃肉还是吃素”时,晓琳老师“大开脑洞”,还为小朋友们科普了“海星是怎么吃东西的”,既提高了小朋友们的科学知识储备,也拓展了小朋友们的发散思维。
课程的最后,晓琳老师向小朋友们展示了许多在课堂中未科普的小动物的图片,并呼吁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护与爱护小动物们,不吃野味,不猎捕野生动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同时,晓琳同学鼓励小朋友们在平日生活中观看动物主题的纪录片,去动物园玩耍,在玩乐中学习有关动物的生物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在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公民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对青少年儿童的科普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明心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少年儿童的科普工作,激发小朋友们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同时增强志愿者们投入科学普及教学活动的热情,彰显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http://www.dxsbao.com/gongyi/3751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