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电影是改编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林海音七岁到十一岁的生活。影片用一幅幅生动地画面展现了她的成长历程,她和家人、朋友的悲欢离合,她自己对外界的认知和感受的变化,整体给人一种思念和哀伤。
北京城南的往事已悄然逝去,但那份思念却依然萦绕心头不肯散去。影片从英子的视角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在动荡岁月里的悲欢故事。那个年代的老北京是生活节奏缓慢的,水井旁潺潺的流水声,巷子里儿童的嬉戏打闹声甚至连路过的小贩的步履都是缓慢的。但在这缓慢的生活中也蕴藏着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惠安馆的秀贞和书生以及他们被送走的孩子小桂子;英子偶然碰见的小偷;英子和宋嫂以及父亲的离别。这部影片将这些故事一一串联起来,展现了英子的情感变化和她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从懵懂到了解的过程。
影片用写实的拍摄手法将这些故事用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串联起来,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将故事的情感一一表现出来,画面和声音的融合,悠扬的音乐;宏大的老北京景色;黑白的画面背景;特色的人物面貌。所有的这些都将观众自然而然的代入到那个老北京城南的故事中,透过英子感受到社会的冷暖和离合。
1.第一人视角下人物的成长经历
这部影片是通过英子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那个时候的英子还处于童年时期,他们一家从台湾来到北京,在北京城南住了下来,在巷子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英子的成长变化也从这里开始。
年幼的英子是天真的,对任何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在影片开头, 英子好奇的看着巷子里的骆驼,学着它咀嚼的样子,电影用特写镜头分别对英子和骆驼进行特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七岁小孩的好奇心。
当然英子也是胆大且不惧世俗眼光的。身边人都劝她不要接近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但她喜欢秀贞,她想了解秀贞,在和秀贞接触的过程中她知道了秀贞是因为她的孩子出生时被丢弃了,他的书生被抓走了再也没回来而变疯的,最后她无意中知道了她的好朋友妞儿就是小桂子,在那个雨夜秀贞和小桂子终于相聚了,她们一起坐上了去远方的火车,离开了北京,影片用火车鸣笛声和蒸汽声向观众展现了她们的离别。
后来英子搬到了另一个巷子里,她去了学堂,偶然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的脏物,然后她认识了那个小偷,如同影片中的英子所说的“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一样,英子还处于无法辨别对错的阶段,一切都以一种矛盾的形式出现在她眼前,这种矛盾就如同小偷是为了供养学习成绩优异的弟弟一样,对与错都无从得知。
后来,英子的成长通过身边人物的离别渐渐体现出来,父亲的去世,与宋妈的分离以及与老北京的离别,让年幼的英子体会到了世事的变化无常,她不再是那个总是扬着笑脸的英子了,她知道了悲伤。影片中将这种变化通过英子在学堂上课时的脸上的表情相比较展现出来。之前学堂上课时,英子还是那个无忧无虑满脸笑容的英子,而经过一系列的变故之后,英子的表情变得木讷呆滞,她对这个世界有了情绪上的感知,但又不知如何去消化。英子的成长也是动荡年代孩童们成长经历的一种反射。
2.声音与画面的完美融合
影片开始前,用女声旁白的方式展现成年后的英子所回忆的自己的童年,“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那些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啊,而今已或许物异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大事,也不算少了,可都被时间磨蚀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久永久的刻印在我的心头,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愉哀而神圣吗”,背景则是选取的北京的山川风光,长城、大桥、街头巷角。她的话中带着些许的思念和哀伤,语调婉转低沉,使人感受到那语气中的思念,勾起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触动到人的内心深处,与观众产生共鸣。
影片中的音乐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骊歌》的背景音乐在影片中重复出现,每一次出现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的词突出了一种伤感,充满了离情别意。影片最后英子父亲因病去世,英子和弟弟以及母亲离开北京同时也和宋妈离别时,都用了《骊歌》的背景音乐,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了高潮。
3.情节串联起人物之间的悲欢离合
影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英子与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宋妈和爸爸的相聚和离别。
第一部分英子通过在巷子里看到了坐在门边的秀贞而对她感到好奇从而进一步去接近秀贞。通过和秀贞的对话,英子知道了秀贞的过去,她和书生的爱情故事以及小桂子的事情。同时,故事也展开了英子和妞儿的故事,妞儿同样生活不幸,她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养父虐待。在大雨倾盆的夜晚,妞儿逃离了家告诉英子要去寻找亲生父母,而阴差阳错间,英子知道小桂子就是妞儿,她让母子俩相见了,她目睹了她们的离开,而这样的离开在雨声雷声和呼喊声以及火车鸣笛声中逐渐模糊,暗示了她们的悲剧结尾。
第二部分英子了解到小偷偷东西是为了供弟弟读书,而他本身也是迫于无奈才走上偷东西之路。在英子与小偷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小偷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想让成绩优异的弟弟继续上学,而这个重担也全压在他的身上。这部分情节最后小偷被抓,他和弟弟的命运不知如何变化,但我们能预见的是同样的悲剧结尾。
最后一部分英子的父亲生了重病,宋妈郁郁不安,这些都为后来英子和他们的离别做铺垫。果真最后父亲去世,宋妈知道了她儿子已经去世,女儿也被卖掉的事实,这些都昭示着最后的离别,在古道边和这一切过往的离别。
导演将这三部分毫无关联的情节完美的串联在一起,每一个部分都是以悲伤的基调结尾。这些都构成了整部影片的离愁氛围。这些情节均通过英子的眼睛展现给观众,这些也让英子了解到了愁绪为何物,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老北京生活的哀伤和离绪。
4.写实的电影风格与诗意的画面
影片运用写实的拍摄风格,将真实的老北京景色呈现在观众面前。黑白的画面感也是一种怀旧风格的体现。具有北京特色的景物如逶迤的长城、低矮的房屋、杂草丛生的荒地、挑水的车子和车夫、吆喝着的小贩,这些都营造了一种老北京安静的生活氛围。
影片的画面风格也是一种中国风的体现。英子最后与宋妈离别时的那个古道,正是应了《骊歌》的背景音乐“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给人一种诗意的画面感,同时又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感伤,升华了影片的艺术造诣。
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没有对话和情节,只有静止画面和音乐,用大片的红叶和恰如其分的音乐,营造惆怅的叠加气氛,使影片达到一个高潮。而影片用远景的镜头将画面逐渐拉远,画面整体变得空旷,使愁绪放大,加深影片的情感释放。
5.演员精湛的演技表现
这部影片的围绕着英子的生活展开,她那明亮的大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她什么也不说,观众也能感受到她想表达的情感。她看向秀贞时好奇探索的眼神、她看向小偷时无措的眼神。英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向观众诠释了一个纯真善良、勇敢正义的孩童形象。
影片中宋妈老实憨厚的演技也将人们带入那个痛苦的年代,她一心想着家里的儿子和被送人的女儿。影片展现了那些底层贫困人民迫于无奈的生活,为了赚钱养家而离家万里,只有思念将她们与家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段关于童年的往事,勾起了对一座城一间房的回忆,在这样的回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历程。从天真无邪到对这个世界有所感知,能够用自己的感情去诠释自己内心的想法。她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悲伤,对老北京城南的记忆中也是充满了感伤的,或许是和身边人不断地离别,见到了社会的不良一面。在离开多年以后,这样的情感逐渐转变成了思念,思念在这座城的人和物,思念那些离别,其中夹杂着淡淡的哀伤。旧城往事不思量,也自难忘。
我喜欢英子,喜欢她的纯真善良和她那明亮有神的大眼睛,透过那双眼睛,我看到的是动荡年代的人民的生活,有苦有泪。即使老北京离我们遥远,但我们依然能通过这部影片感受到老北京的模样。它珍藏着那一代人的记忆,也珍藏着观众对老北京的记忆,这些随着时光逝去也不会被磨灭。
http://www.dxsbao.com/art/841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