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对于《红楼梦》,张爱玲曾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后世的许多学士、名家比如周昌汝、毛泽东等都对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甚至有人直接称它为研究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因为它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小说,作者曹雪芹为著此书,呕心沥血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
然而,它真正让后人念念不忘的还是它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悲剧结尾。《红楼梦》前前后后一共近千人出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有血有肉,那么鲜活,仿佛一喜一嗔都近在眼前。看一部《红楼梦》,就像在欣赏、品味一部老电影,但却越到最后,越感悲戚。不同的人在这个盛极一时的大家族里来来去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与命运,都有自己的无奈。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到最后都化为灰烬,化为一片虚无。就像恍若神仙妃子的王熙凤,身前何等风光,死后落得个“一张破芦苇席裹身,扔在荒郊野外”的结局,让人不能不叹不惋。
读《红楼梦》一定要慢,要细。我没有把它读完,甚至只读了一小半,读到宝黛二人的争吵情调、园中姐妹的嬉笑打闹、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只读到了它的繁盛、欢愉,它的“不可一世”。然而,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以悲剧结尾。它前部分的兴旺只是让后面的悲剧显得更加悲哀。所以,我不敢也不想读太快,不忍看那些正处于美好年华的女子一个一个遁入黑暗,不忍看到曾经辉煌一时的荣国府还是以悲剧收场,最终陨落。
《红楼梦》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身为女儿国中少有的男子,宝玉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宠爱。然而,他却始终没有一丝传统尊卑有序的封建观念。对于女子,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所以,面对大观园的众多女孩,上至与他同辈的姐姐妹妹,下至丫鬟婢女,他只有怜惜与疼爱。然而,在黛玉看来,这是一种博爱,不是她所期望的,所以就连收到礼物都会问一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的黛玉在别人看来是小气刻薄的,可我认为,面对宝玉,她有自己的自尊,可同时也有自卑。因为寄人篱下,所以,她一定要显得清高与格格不入,借此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尽管他们时有矛盾,可并不妨碍两人的惺惺相惜。宝玉最爱的始终只黛玉一人,爱她不受世俗羁绊,不受名利诱惑。可他们终究还是逃不过命运,以悲剧草草了结此生情缘,让人心痛。
一部红楼知人情,感冷暖,看兴衰,叹命运。全书起于梦,结于梦,其悲剧色彩不言而喻。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还无,红楼一梦终成空。
http://www.dxsbao.com/art/837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