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看到《建国大业》这个电影名,我以为是一部充满了政治性的电影,无非就是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歌颂。然而真正看过之后,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作为一部记录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影片,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所谓的歌功颂德,包括对领导人的表现镜头也没有很突兀,这部影片没有刻意美化历史,而是用一种十分理性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和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着那个时代。
“同学们!封建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先将民众心中两千年的这座大山推倒!”这段陈独秀先生当年在北大的演讲,伴随着声嘶力竭的号召,整齐有力的口号,无所畏惧的向前迈步,显得格外热血。陈独秀先生作为那个时代的“意见领袖”之一,他激情高昂的演讲,竟然让我燃起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让我想随着人群一同振臂高呼:“打倒张勋!打倒溥仪!”
除却热血报国的激情外,电影用另一种柔软的方式呈现了那个时期的爱情抉择。“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无以许卿。”这是蔡锷临走时对小凤仙说的,小凤仙看着蔡锷很久,才坚定地说:“你的心里不仅要有四万万国人,还要有我小凤仙。”话落,蔡锷就转身踏上火车,没有难舍难分,只有一个男人在国家和爱情面前做出抉择的坚韧。这个片段让我泪目。在国家动荡的那个时期,蔡锷和小凤仙的对话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爱情的缩影,更让我看到了那些即使生在乱世,即便离开佳人,以身报国的决心的却丝毫不会动摇。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思考着:“中国如何才能强大起来。”
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形式主义盛行。北大校长聘请辜鸿铭为北大教授,那时辜鸿铭刚回国不久,接受过新思想的他,是支持文化运动的。而在这个大环境下,许多人为了表明自己是新时代的人,表明自己支持文化运动的决心,就剪掉了辫子。受聘时,辜鸿铭穿着袍子,留着辫子,叼着雪茄,拄着拐杖上台。那个显眼的辫子引得底下的学生一片哄笑。他不急不气,匀着呼吸,一字一句地说:“我的辫子在头上,而笑我的诸公,你们的辫子在心头。”话音刚落,全场的学生哑口无言。辜鸿铭把形式主义看的很透彻,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个时代的弊病,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摆脱国人内心的束缚,而不是靠着剪辫子在形式上追求自由。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一般,不知到当时唤醒了多少混沌中的年轻人。
清末民初,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精神思想、言语行动、都被《建党伟业》用白描的形式,记录在了中国人的心里。
http://www.dxsbao.com/art/742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