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南麓
九月的晨雾还未散尽,我站在湖南师范大学的牌楼前反复确认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朱漆斑驳的门楣上,“仁爱精勤”四个鎏金大字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像是穿越百年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手足无措的新生。
梧桐大道尽头传来清脆的车铃声,穿白衬衫的男生骑着老式凤凰牌自行车掠过身旁,车筐里几支粉笔簌簌掉落。我蹲下身去捡,看见远处红楼群在雾气中显出朦胧轮廓,飞檐翘角挑破云层,恰似谁蘸饱墨汁后在宣纸上挥洒的草书。
“同学需要帮忙吗?”声音从头顶落下来时,我正盯着东方红广场中央的青年雕像发怔。说话的是个扎马尾的女生,胸前的校徽折射着朝阳,“这是文学院迎新点,我是你的志愿者学姐。”
她的宿舍在德润园四栋,推开铁门就闻到淡淡的樟木香。六张铁架床尚未完全拆封,窗台上却已经摆满了绿萝和多肉植物。“去年毕业的学姐留下的,”她利落地将晾晒的被褥收叠成方块,“咱们院的学风可严了,但每周五下午茶话会都会偷偷煮奶茶。”
果然第二天清晨,我在图书馆前邂逅了传说中的早八课堂。晨光漫过自卑亭的飞檐,在古籍图书馆的琉璃瓦上流淌成金色溪流。抱着《中国文学史》匆匆赶路的男生撞上抱着画板的姑娘,怀里的颜料盒叮当作响,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奔跑,扬起的衣角扫过石板路上的银杏叶。
最难忘是桃子湖的黄昏。那天我抱着作业本穿过枫林桥,忽见暮色中的湖水泛起粼粼金波,垂柳枝条轻抚过水面,惊起几只白鹭掠向岳麓山的方向。湖畔长椅上坐着朗读英语的留学生,吉他声混着蝉鸣在晚风里飘荡,远处南山照相馆的红灯笼次第亮起。
期中考试后的雨夜,我和室友挤在宿舍看老电影《芙蓉镇》。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渐渐盖过银幕对白,当胡玉音在青石板路上踉跄奔逃时,走廊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宿管阿姨举着伞挨个敲门:“下雨天记得关窗!”温暖的手电光束扫过每扇窗户,照亮玻璃上凝结的水汽。
平安夜那天,文渊楼前的圣诞树上挂满心愿卡。我偷偷写下“希望遇见更好的自己”,抬头却看见对面教学楼每扇亮灯的窗户都在晃动。有人挥舞荧光棒画爱心,有人用马克杯敲出节拍,中文系的学长站在露台朗诵自创的十四行诗,诗句乘着寒风落进我的掌心。
寒假离校前夜,我又绕着校园走了一圈。月光下的自卑亭安静如初,朱张古渡的石碑爬满藤蔓,自卑与自修的箴言在夜色里愈发清晰。行至湘江边,忽见江心沙洲上有几点灯火明灭——是夜航的渔船,还是未眠的学子?江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带着岳麓书院千年弦歌的气息。
此刻坐在图书馆七楼靠窗的位置,看暮色渐渐染透湖南师大的屋脊。钢笔在稿纸上沙沙游走,恍惚听见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此讲学时的回响。那些在教室与图书馆之间往返的日日夜夜,那些与诗歌和方程式较劲的时光,此刻都化作笔尖的温度,慢慢洇开成青春最温柔的模样。
http://www.dxsbao.com/art/7266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