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自己特别感性,共情能力也很强,但是当你离开家人,基本不会主动给家里打电话,也很少发信息。或者玩的很好的朋友,一旦生活没有了交集,就不会再主动联系了。
心理学领域有个专业名词叫“回避型依恋”,在感情里的表现大概是这样:
遇到了喜欢的人,心里的小鹿一通乱撞!但如果对方开始回应自己,会下意识地想躲。
接近喜欢的人从来都不觉得轻松,而是既紧张,又恐惧,有时候甚至会承受不了这种紧张与恐惧,只能通过疏远或者放弃来缓解。
间歇性想谈恋爱,持续性享受单身,怕被拒绝,所以先拒绝别人,怕被伤害,所以干脆不爱。
不想负责,也不想被负责,不喜欢承诺,也不喜欢被承诺;总是用一种消极的态度看待亲密关系,然后在日常的相处中寻找“你果然不爱我”的蛛丝马迹。
难怪那么多人都说,回避型依恋的人还是别谈恋爱了。甚至就连回避型依恋的人自己都认为:“没有谁有义务忍受这样的我,还是离我远点吧,不配谈恋爱”“认识我,辛苦你了”
回避型依恋的人表面上回避的是亲密,实际上回避的是真实的自己。你习惯了戴着面具生活,一旦靠近某某,就意味着要袒露真实的自己。你怕摘下面具之后,那个人不喜欢。你看似不舍得给出你的爱,实际上你早就准备好了,但叉怕对方嫌弃,于是选择把它藏起来。你觉得真实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毕竟连自己的父母都会嫌弃自己,都需要自己假装成一个讨喜的小孩来取悦他们,更何况是别人呢?
你习惯了用悲观的情绪绑架自己,习惯了用逃避的方式保护自己。所以,不管你想要做什么、靠近谁、去爱谁,你的潜意识都会跳出来警告你:不现实、不可能、不可以。于是,你的保护壳越来越硬,而外壳越坚硬的人,就越觉得自己离开了这个壳就一定会亮。
http://www.dxsbao.com/art/6839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