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我要求女儿休学一年”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的母亲主动向学校提出了让女儿休学一年的申请。她表示,此举源于对女儿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注。在长时间的学习压力下,她发现女儿已经身心俱疲,对学业产生了抵触情绪。部分网友表示“大家羡慕的就是这样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家长吧”、“休息一年又能怎样呢,人生的容错率真的很高”;但也有网友评论道:“现在休息了以后就不要埋怨社会的不公”、“人生本来就不容易,你容易了,就是把生活的压力给了父母或者爱人”……
关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方面在社会竞争的激烈要求孩子从小就要承受学业压力,以便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另一方面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样关键。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没有一条固定不变、适用于所有人的生活轨迹。正如视频中母亲所做的选择一样,人生更像是一片未知的旷野而非一条已经铺好的轨道。在这片旷野中,每个个体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探索前行。视频中的母亲的选择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框架,给予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试错的机会。
不可否认,教育是引导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分数,它更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当感到疲惫时,适当的停歇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视频中的母亲说:“我没有能力让她逃离出教育闭环,但是歇一会,喘口气而已”。当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去探索、去体验,哪怕是去犯错,或许他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潜力,这些也是传统教育很难提供的。许多年轻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失去了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机会。我国古代有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休息、调整,反而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而这停下来的一年或许比盲目的奔跑更能帮助女儿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同时,个体的成长不应被固定模式所束缚,自由度和试错的空间一样重要。休学并非意味着放弃或失败,它为孩子提供了重新审视自己兴趣和目标的机会,也是一次宝贵的生活体验。视频中的母亲说女儿“像机器一样,走完环环相扣的一生”。而我们也常常听到“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样的说法,仿佛人生的每一个十年都有一个清晰的里程碑和期望值。但人生真的应该如此刻板地规划吗?答案是否定的,或许在不断试错中,可以让孩子逐步形成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在汉堡比赛中,输赢并非关键,因为无论如何你都能吃到汉堡”。休息一年的尝试可能会让女儿在未来更加坚韧,更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又或许,这将成为她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宝贵经历。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社会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这样的选择并不适用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社会的竞争不会因为你休息一年就减少,生活的艰辛也不会因此消失。并且容错不等于无限度宽容,更不等于可以胡来;“Gap year”也不等于躺平、不作为。视频中的女儿仍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在这休息的一年中更应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家长在考虑是否让孩子休学时,也需要全面评估孩子的实际情况、心理状态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让疲惫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旷野是自由,是不确定;轨道是固定,是被规定,没有人是在谁的规划下走完一生。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的除了母亲对于女儿的理解与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她选择了非传统教育的勇气和智慧,为女儿提供了更多的试错机会与人生的可能性。罗翔老师说过“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我们可以自由探索,发现新事物,但旷野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也不是逃避,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仍要保持理性和责任感。
http://www.dxsbao.com/art/6776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